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小题1:这两段人物描写的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请你运用上面语段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对你的语文老师进行一段肖像描写。(6分)
答案
小题1:要点: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小题2: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两段人物描写的文字不难看出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托尔斯泰须发浓密的特点和目光犀利的特点。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点评: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小题2:试题分析:这道开放性的语言表达题,答题时要注意正确运用比喻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比喻: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比喻使用喻体说明本体的,如果喻体不少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作比喻往往能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比喻来表现相应的思想感情。另外,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如是同类事物,那就不是比喻而是比较。夸张:要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合乎情理、合乎分寸,给人以真实感。如果夸张脱离了现实基础,或与思想感情不协调等,易造成夸张不当。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
点评:这道开放性的综合题首先要了解上面语段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再正确运用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有关语文老师肖像描写。学生答题时要注意比喻和夸张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做到文通句顺,书写工整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 。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小题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1分)
小题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分)
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小题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2分)
小题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2分)
小题5: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3分)
雁别翅
(1)四十多年前的一天,正在读读高二年级的加拿大少年琼尼·马汶被学校聘请的一位心理学家叫到办公室。心理学家对他说:“琼尼,我看过了你各学科的成绩和各项体格检查,对于你各方面的情况我都仔细研究过了。
(2)“我一直很用功的。”马汶插嘴道。
(3)“问题就在这里,”心理学家说,“你一直很用功,但进步不大。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4)马汶立刻用双手捂住了脸:“那样我爸爸妈妈会难过的。他们一直巴望我上大学。”
(5)琼尼·马汶的爸爸是木匠,妈妈是家庭主妇。这对夫妇节衣缩食,一点一点地在存钱,他们是在为儿子上大学而作准备。这一点,马汶是最清楚不过的。
(6)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尽管在一次又一次的智力竞赛中名落孙山,但他并不灰心。人的美好特质是多种多样的,怎能以一份智力试验定夺?他始终相信在某一方面,他也许可以发挥他独有的、奇迹般的创造,一样可以使生活充满无尽的乐趣。可是既然父母希望他上大学,他就只好十分用功地去读那些他显得非常吃力的课程。
(7)心理学家用一只手抚摸着孩子的肩膀,说:“人们的才能各种各样,琼尼,”他顿了一下,继续他的理论,“工程师不识简谱,或者画家背不全九九表,这都是可能的。但每个人都有特长,你也不例外。终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特长。到那时,你就叫你爸爸妈妈骄傲了。”
(8)马汶从此再没去上学。
(9)那时城里活计难找。马汶找到一份替人整理园圃,修剪花草的活儿。他是个认真而又勤勉的孩子,整天忙忙碌碌地研究那些花草,想它们怎样才能更美丽地装点人们的生活。他常常替人出主意,帮助人们把门前那点有限的空隙精心装点;他对颜色的搭配更是行家,经他布置的花圃无不令人赏心悦目。
(10)不久,顾主们开始注意到这小伙子的手艺,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11)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也许这就是机遇——马汶注意到有一块污泥浊水、满是垃圾的场地。作为一个园艺工个人,他似乎对这个地方更加敏感。于是,他走上前去,向参议员问道:“先生,你是否能答应我把这个垃圾场改为花园?”
(12)参议员告诉他:“市政厅缺这笔钱。”
(13)马汶说:“我不要钱,只要允许我办就行。”
(14)这使参议员大为惊异——他从政以来,还不曾碰到过哪个人办事不要钱呢!但是,他马上从这孩子热诚的表情中得知:这不是玩笑。他把这孩子带进了办公室。
(15)马汶走出市政厅大门时,满面春风:他有权清理这块被长期搁置的垃圾场地了。
(16)当天下午,他拿了几样工具,带上种子、肥料来到目的地。他的行动马上得到了知情者的有力支持——一位热心的朋友给他送来了许多树苗;一些相熟的主顾请他到自己的花圃去剪玫瑰插枝;有的陌生人还提供了篱笆用料。这消息传到本城一家最大的家具厂,厂主立刻表示要免费承做公园里的条椅。
(17)人们的热心相助更坚定了马汶的信心。他更勤劳地操作着,更精心地设计着。每天很早,人们便看到他那忙碌而敏捷的身影。不久,这块泥泞的污秽场地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18)这一下,全城的人都在谈论,说一个年轻人办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这个小小的公园又是一个生动的展览橱窗,人们凭它看到了琼尼·马汶的才干,一致公认他是一个天才的风景园艺家。
(19)现在的马汶已经是加拿大知名的风景园艺家。虽然至今他也没学会说法国语,也不懂拉丁文,微积分对他更是个未知数。但色彩和园艺是他的特长。他使他已年迈的父母感到了骄傲,这不光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而且因为他能把人们的住处弄得无比舒适、漂亮——他工作到哪里,就把美带到哪里!
(选自《品读》2012.10.总478期)
小题1:除了智商低的遗憾以外,文中的马汶拥有哪些长处?(4分)
小题2:请概括(5)(6)两段的内容,说说它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4分)
(1)高中的课程看来你有点力不从心,再学下去,恐怕你就浪费时间了。
(2)一天,他凑巧进城,又凑巧来到市政厅后面,更凑巧的是一位市政参议员就在他眼前不远处。
小题4: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1)他们称他为“绿拇指”——因为凡经他修剪的花草无不出奇的繁茂美丽。
(2)绿茸茸的草坪,曲幽幽的小径,人们在条椅上坐下来还听到鸟儿悦耳的歌声——因为马汶也没有忘记给它们安家。
小题5:从马汶的人生经历中,你得到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它让你由此而产生了哪些思考?(4分)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世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我一纵身跨过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公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法语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
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作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按划线句子的先后顺序,分别写出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 、
。(3分)
小题2: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用着重号圈划出朗读重音)(1分)
小题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用/线划出朗读的节奏)(1分)
小题4:在最后一节中找出能反映韩麦尔先生心理活动的词语: (1分)
小题5:为什么“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2分)
(1)我上小学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说起来很遥远,几乎是一个空白,但有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
(2)先说打架。我生性是外温内热,平常少言寡语,对看不惯的事便要说便要骂,憋急了还会动拳头——一次姐姐被同学欺了,我不顾一切就去和他打架,谁赢谁输已经记不得了,甚至和我打架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也忘记了,只是后面的事是记得清清楚楚的:有人把我们打架的事报告给老师,和我同姓的老师把我叫去,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我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还不算,他又用食指狠狠地在我头皮上锉,我头皮发胀发麻,疼得眼泪不住流了出来,可我没哭,更没有认错。
(3)再说逃学。夏天很热,太阳黄黄地晃眼,我就逃学,去稻田里掏螃蟹。那时候田里螃蟹很多,田埂边有蟹洞,只要看洞口的泥土颜色是不是新鲜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螃蟹了,我钓鱼不行,掏螃蟹还是很得手的,没用多少时间,就掏了一串,怕也有十几只吧,然后就摆渡过了四叉河,走一个多小时,到泰南镇上玩,中午没饭吃,当然也不可能有零花钱,就拿一串螃蟹换两个烧饼,算是午餐。这事父母不知道,还以为我上学读书了,后来校长家访告了状,不过,父母并没有责备我,连一句话也没说,因为我念小学时的成绩一直很好。
(4)偷书看也是在小学的事。因为家贫,除了学校发的两本书,连一张纸片都没有,而我家的邻居是个地主,老太太嘴巴很啰嗦,老头比较严肃,却有一点书生气,他们的两个儿子是村里仅有的读书人,家里就有不少的古书,我在他家玩耍时看见,出于好奇,就拿(偷)了一本《列国志演义》回家看,小学的我居然也把这本书生吞活剥地啃完了,而且啃得津津有味,其实这也是我生平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我对文学的爱好就是从看这本书开始的。
(5)有了第一次偷书看的“乐趣”,后面就一发而不可收了。那时的农家孩子是不可能不干活的,我放学回家书包一丢就出门,主要是挑草沤肥什么的,所以也不可能在家里看书,晚上是早早就睡觉的,因为连煤油灯也是要节省了用的,可是对偷来的书又急不可耐地想看,便动了个坏主意——我的课桌很破很旧,桌面蛀蚀不堪,我就用小刀剐了一个洞,是上课时装着听课的样子,实际上在偷偷地看书,所幸的是老师始终没有发现这个秘密,也没有哪个同学打小报告。于是我在邻居家偷了一本看完了还回去,然后再偷一本——始终只拿一本,所以老先生一直没有发觉……
(6)小学的生活无疑是贫苦而单纯的,但并不觉得乏味,即便穷,也过得无忧无虑,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吧——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一次父亲给人家装豆饼(做肥料),我剥了一块啃了吃,那个香啊,至今还在口舌盘旋……
小题1:根据上下文,推测一下第四段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2分)
①生吞活剥:
②津津有味:
小题2:本文围绕“我的小学”生活,选取了哪几件事来写?请加以概括。(4分)
小题3:第三段写到作者小时候逃学去掏螃蟹,家长为什么没有责备他?你怎样看待这件事?(2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起来既好笑又有些心酸”,为什么“既好笑”,“又有些心酸?”(2分)
小题5:本文写到作者所看的第一本文学著作《列国志演义》引发了他的文学爱好。你还记得你读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吗?书名是什么?你为什么会记得它?(3分)
作品名:
记得的原因:
小题6:在回忆小时候的几件事里,重点写了“偷”书看书这件事。今天,我们已不需要“偷”书看了,假如作者此时来到你面前,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 (2分)
(2)“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3)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吧,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4)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就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支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小题1:文段写了什么事情?(4分)
小题2:文中哪两个词语生动地描写出了“罗汉豆正旺相”?(4分)
小题3:文中横线上的句子写出了阿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4分)
小题4:从文中可以看出,双喜具有什么品格?在这群孩子中他处于什么地位?(3分)
小题5:“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这句话写出了怎样的情趣?(4分)
小题6:带点的句子表现了孩子们的什么品格?(3分)
最新试题
- 1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5Ω,R2=14Ω,R3是总电阻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滑动片位于中点.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
- 2观察漫画《总有一项难倒你》,据此回答问题。小题1:漫画《总有一项难倒你》反映了( )A.我国不可能实现共同富裕B.现阶段
- 3“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要
- 4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最终的产物是 [ ]A. Na2O B. Na2O2C. NaOH D. Na
- 5初二学生小明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学习成绩差,不想再读书了,小明的妈妈告诉来家访的班主任李老师说:“我们家经济本来就困难,这不
- 6动物节律行为的形成是( )A.长期对自然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B.节律性活动形成习惯的结果C.季节变化的结果D.昼夜节律变
- 7通过组织里的气***换,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A.二氧化碳下降,氧上升B.二氧化碳下降,氧下降C.二氧化碳上升,氧
- 8(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CH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
- 9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如果|a|>|b|,则a>bC.两直线平行,同旁内
- 10 ---May I speak to Mr. Smith?--- He __________. Can I ______
热门考点
- 1兴趣小组的同学测定某河水的酸碱度,可选用( )A.pH试纸B.酚酞试液C.石蕊试液D.碳酸钠溶液
- 2已知椭圆C:(a>b>0)的离心率为,短轴一个端点到右焦点的距离为。(1)求椭圆C的方程;(2)设直线l与椭圆C交于A、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下列对氧气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在低温高压时能变
-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Rx是一个电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的光敏电阻,R0是一个定值保护电阻。在开关S闭
- 6如图所示,质量都是m的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此时弹簧压缩了△l.如果再给A一个竖直向下的力,使弹簧
- 7计算:()-2=( )。
- 8如图为某种甲醇燃料电池示意图,工作时电子流方向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为氧气B.电极A反应式:CH3OH-6e-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1月8日,互联网上出现一篇题为《2010厦门马拉松,3小时以内作弊分析报告》(以下简
- 10某同学决定到一口干涸的深井探险,为了安全,此同学进入深井前需进行______实验,经过检验氧气浓度过低,进入时应携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