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喳喳小熊刘若英①一个清冷的冬日黄昏,穿着四季如一的老黄一如既往到处收着垃圾。不论是满身锈蚀的烤面包机,或是Kitty猫造型的鼠标,甚至写过情书的钢笔,都曾是人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喳喳小熊
刘若英①
一个清冷的冬日黄昏,穿着四季如一的老黄一如既往到处收着垃圾。不论是满身锈蚀的烤面包机,或是Kitty猫造型的鼠标,甚至写过情书的钢笔,都曾是人们所需,甚至是最爱。即便它们现在失灵、失宠了,老黄还是把它们收集起来,细心修复,仔细分类,安排它们新的去处。
老黄并不在乎这些东西可以换来多少钱。“如果你认真看一眼那些被丢弃在路边的东西,你会很奇怪,怎么有那么多好东西被判了死刑?”他常会这么说。他不懂那些“绿色能源”之类的理论,他只是对那些曾经跟人息息相关的物品怀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
喳喳就是在这些“不再被需要的物件”堆里被发现的。
喳喳被老黄抱起来的时候,只是静静地笑,仿佛那是她与生俱来的表情。老黄要把这个小娃娃送进警察局,但是喳喳一到了警察局门口就哭着不停,像是在向老黄抗议,她好不容易从一个冰冷的地方到了温暖的怀里,不想再失去温暖。老黄也抱着她去过孤儿院,试了几次,老黄知道了她的意思,决定先把她带回家,帮她取了名字——喳喳。
老黄的家,无非就是间小小的货柜屋。门口堆满了整齐的玻璃瓶、压扁的铝罐和陈旧书报。因为排列有致,色彩有着奇特的鲜活感。
老黄每晚都要整理收来的东西。他看到一只小熊,无辜的表情,脏污的绒毛,少了一只腿。老黄拿出针线,找了一块破花布,缝缀了一晚上,又帮它洗了个澡。第二天喳喳醒过来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全新面貌的小熊,毛色不纯,七拼八凑的,但表情依旧是那惹人怜爱的无辜。喳喳看看小熊,又看看老黄,仿佛在问,这是哪里来的呀?老黄眯着眼笑笑说:“跟你一样啊,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啊!”
喳喳有了同伴。老黄也有了小同伴。
这样过了几年,黄昏依旧,老黄推着他的回收车到处走,后头跟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用自己小手,全力帮忙推车,虽然实在没什么帮助。老黄身上的绳子绑着拖车,喳喳身上也有一条绳子,绑着她的小熊。每当天色渐暗,这一老一小喁喁②走进巷口的画面,总引人赞叹。老街坊邻居,往往不禁停下手上的工作,向他们行着注目礼,直到两人在货柜屋前停下步来。
很快的,喳喳该上幼儿园了。这一阵子,老黄常常在喳喳入睡之后,闷着头把一些他觉得较有价值的东西,安静地收集到一个大箱子里。
上学前一天,老黄的板车上驮着那口大箱子,先来到附近十字路口上的一家铺子。老黄让喳喳在外头等他。(A)然后喳喳就会听见老黄用一种非常诚恳的语调对着手里的各种物件说:“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把你赎回来的。”喳喳在等待的过程里抬头看着这家神秘铺子的招牌,大大的就一个字,可是她不认得。但总之,喳喳终于穿着全新的衣服,带着全新的小书包上了学。
一个滂沱大雨的傍晚,喳喳怎么也等不到老黄来接她。她湿透着身子带着已经在滴水的小熊穿过街头,跑回了家,却看见救护车在门口快速离去。街坊跟她说,老黄病了,你乖乖地别走,警察会来带你。
喳喳知道那家医院,她跟老黄去过,是得转好几趟公交的。喳喳想去找老黄,还要给老黄带上他爱吃的小煎饼,可她身上没钱。
第二天,喳喳没有去上学,她只是安静的躲在旧木头箱子后头,但是没有等到老黄回家。于是她独自带着小熊出现在十字路口的店铺。除了小熊,她没有别的东西。(B)在门口,她举起小熊,学着老黄的口气对它说:“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把你赎回来的!”说完她转身走进铺子。
(选自《我的不完美》,有改动)
[注释]①刘若英,台湾著名女歌手、演员。②喁(yónɡ)喁:轻声细语的样子。
小题1:用简洁的语言补全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每空12字以内,3分)
老黄发现并收养喳喳→(1)           →喳喳帮老黄推车→(2)                                 
→喳喳冒雨回家得知老黄病了→                       (3)
小题2:小说第1、2段为什么用较多笔墨叙述老黄收集废弃物品?(3分)
小题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每当天色渐暗,这一老一小喁喁走进巷口的画面,总引人赞叹。老街坊邻居,往往不禁停下手上的工作,向他们行着注目礼,直到两人在货柜屋前停下步来。
小题4:结合语境,写出文中(A)(B)两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5: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喳喳小熊”这一标题新颖醒目,既引起悬念,又点出了文章重点内容。
B.小说中的老黄生活拮据,过日子精打细算,终因贫苦和辛劳而病倒。
C.小说通过塑造喳喳和老黄,含蓄地提出弃婴以及孤寡老人的抚养问题。
D.作者两次写到黄昏,使小说既令人伤感更让人温暖的感情基调更加鲜明。

答案

小题1:(3分)(1)老黄补好小熊送给喳喳;(2)老黄当掉物品供喳喳上学;(3)喳喳为看望老黄要当掉小熊(每空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3分)表现老黄对跟人息息相关的物品怀有依恋之情,为下文写他对喳喳的无私关爱作铺垫,与下文写老黄的货柜屋等内容相照应,自然引出老黄发现喳喳、看到玩具小熊等情节。(每点1分,写出三点,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3:(3分)运用环境描写来映衬(通过侧面描写来凸显),表现了老黄和喳喳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的情景,令人深深感动、赞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4:(3分)表现了老黄及喳喳对物品的珍爱之情,也表现了他们更关爱对方的感情。(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5:B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按照文章情节发展的顺序,理出相关情节。从“他看到一只小熊,……第二天喳喳醒过来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全新面貌的小熊”可归纳出老黄补好小熊送给喳喳;从“上学前一天,老黄的板车上驮着那口大箱子,……喳喳终于穿着全新的衣服,带着全新的小书包上了学。”概括出“老黄当掉物品供喳喳上学”的情节。从文章最后一段可概括出:喳喳为看望老黄要当掉小熊的情节。
小题2:试题分析: 1、2段用较多笔墨叙述老黄收集废弃物品,自然引出老黄发现喳喳、看到玩具小熊等情节,表现老黄对跟人息息相关的物品怀有依恋之情,为下文写他对喳喳的无私关爱作铺垫。
小题3:试题分析:“每当天色渐暗”是环境描写,“这一老一小喁喁走进巷口的画面,总引人赞叹。老街坊邻居,往往不禁停下手上的工作,向他们行着注目礼,直到两人在货柜屋前停下步来。”这是侧面描写,表现了老黄和喳喳一老一小相依为命,令人感动、赞叹。
小题4:试题分析: A句是老黄说的话,表现了老黄对物品的珍爱,B句是喳喳说的,表现了喳喳对物品的珍爱,虽然对物品这么珍爱,对老黄为了喳喳,喳喳为了老黄都当掉了自己心爱的物品,也表现了他们更关爱对方的感情。
小题5:试题分析:文章并未提到老黄“终因贫苦和辛劳而病倒。”所以B不对。
点评:梳理情节要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赏析语句可以从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
核心考点
试题【喳喳小熊刘若英①一个清冷的冬日黄昏,穿着四季如一的老黄一如既往到处收着垃圾。不论是满身锈蚀的烤面包机,或是Kitty猫造型的鼠标,甚至写过情书的钢笔,都曾是人们】;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终于下了决心似地,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我们种了104棵白菜,卖了101棵,只剩下这3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
终于挨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走到我们的篓子前,看起来是想站住,但风使她动摇不定。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回答了老太太的问话,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膊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选自《意林》2012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开头点明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通过对母亲神态、动作、语言等的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 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既表现出母亲面对艰贫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现了母亲坚忍、正直的个性。
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小题2:本文标题“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恰当地提示了文章的内容,请说说“我”为白菜而“疯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小题3:“‘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30~50字)(4分)
小题4:“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母亲的眼泪中包含了哪些复杂的情感?为什么“我”至今想起母亲的流泪心中依然沉痛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小题1: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激愤恼恨→                           
小题2: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分)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小题4:根据选文内容,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3分)
小题5: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⑾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⑿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 “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⒀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⒁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⒂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⒃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⒄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选自《时文选粹》)
小题1: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反感          
 
    
小题2: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⑾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阅读第⑿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5分)
                                                                                                                 
                                                                                
                                                                                
小题5:读完全文,你的眼角是不是也有湿湿的感觉?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4分)
                                                                                  
小题6: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4分)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                 ,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海岛剑麻
胡明理
当兵来到海岛的第二天上午,班长领我去炮阵地。我们约莫走了半个多钟头的山路,班长用手一指:“到了,小胡,去见见你的炮友吧。”我顺着班长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遍地密密匝匝地长着一种蓝绿色的植物。“这炮阵地在哪儿呀?”我纳闷地对空自语着。班长呵呵笑着,边麻利地用枪刺挑起绿色的帘幕。哇!我眼前忽然露出一个很大的窑洞,一门大炮,威风凛凛地站着。哦!炮阵地原来被这些植物给遮蔽住了,难怪我一时发现不了。
我诧异地问班长:“这是什么植物呀?枝叶坚硬,像一把把刺刀竖着。”
“没见过吧?”班长口气中带着由衷的赞叹:“这叫剑麻,为防止敌人的间谍卫星,我们栽植了这些剑麻,用以伪装阵地。”
  “那为什么非种它,而不种别的树木呢?”我好奇地问。
  “嘿!你没到过海岛,自然不知道这里的气候。”班长指着山脚下波涛滚滚的大海说:“咱们海岛上,海风是咸的,海雾也是咸的。紧靠海边,如种植其他树木,是经不住海风和海雾侵袭的。我们都试种过,就连松树也很难成活,唯有剑麻才挺得住。它不但易种易长,并且不怕病虫害,四季常青……”
  下午,班长带我去我们班的蔬菜地。菜地离营房不远,就在山后的一座山上,这里地势向阳,刮来的海风正好被前面的一座山挡住。班长告诉我,这山原是一座光秃秃的石头山,是一代代老兵把泥土从山下一筐筐背上山,硬是用战士们的肩膀开辟出来的。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登上了山顶。边擦着大汗,边向下俯瞰:只见层层葱绿的辣椒、紫色的茄子、红红的西红柿、雪白的大白菜……宛若一朵朵五彩云霞飘绕山间,美轮美奂,让人目不暇接。班长拍拍我的肩膀说:“这些蔬菜的种子,可都是战友们从各自的家乡邮过来的。海岛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呵!”
  在下山的路上,我还惊奇地发现:这一层层梯田的堤坝,不是用一块块石头垒成的,而是一排排剑麻手挽手,肩并肩,铜墙铁壁般地屹立着,守护着山上珍贵的泥土……这真神啦!
  晚饭后,我跟着班长去联防村。路过海滩边,我瞧见一群渔家姑娘,正在明亮的月光下娴熟地编着渔网和绳索。班长似乎知道我要问什么,便告诉我,编织的渔网和绳索,用的全是剑麻。
  他还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一件往事。他回忆说:“那是前年八月的一天晚上,风大浪高,渔船都回港了。这天是我站岗。从望远镜中我观察到,停靠在码头的十几条渔船,有一条在海浪的颠簸中,渐离码头漂去。当时我一看不好!肯定是缆绳断了,赶紧发出援救信号。连队火速派出救援小分队直奔码头,经过一个多钟头的奋战,终于把船拖回了码头。果真是缆绳断了。”
  “那其他船的缆绳为什么没断呢?”我插话问。
   “其他的船,有的缆绳是新换的,有的缆绳则是用剑麻做的!”班长激动地大声说,“这剑麻结的缆绳有一个显著特点——天长日久,不怕海水浸泡、腐蚀……”
  也许刚才班长的话被姑娘们听到了。此刻,从海滩边传来一阵阵咯咯的笑声:“喂!新兵兄弟,知道吗?你们班长来俺岛上,可也是一株剑麻呵……”
  从联防村返回营房,连队的熄灯号刚好吹响。但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剑麻的形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啊!剑麻,我真想伸开双臂与你亲切拥抱呵。班长被我给吵醒了。他跳下床,轻声对我说:“小胡,起来吧,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换岗去。”
  今晚是班长第一次带我站岗。 
  我手握钢枪,紧随其后,与剑麻并肩而立……
(2012年第4期《散文选刊》)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剑麻有哪些特点。(4分)
                                                                               
                                                                               
小题2:试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小题3:从文中看,剑麻在海南起着怎样的作用?(4分)
                                                                                
                                                                                
小题4:说说你对“你们班长来俺岛上,可也是一株剑麻呵……”这句话的理解。(4分)
                                                                                
                                                                                
小题5:这篇散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鹦鹉流浪汉
1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夜。
2室内的暖气烧得很热,我开了阳台的门透气。过了一会儿,我想去把门关上。就在我把门往回带的那会儿,我的手碰到了一个软沓沓的东西,把我吓了一大跳。那东西黑糊糊凉飕飕的,就蹲在外面的窗台上,不停地颤抖。看仔细了,却是一只小鸟,好像是冻僵了。壮壮胆伸出手一把抓住它。它温顺乖巧,绝无反抗之意。用掌托着,举在灯下,才看清是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爪子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3不知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这样一个北风呼啸的黑夜里。它必是已经筋疲力尽了,为着寻找一个温暖的栖息地。而它居然能在黑暗中用最后一点儿气力,奔向一扇透出热气的门缝,可见它是一只生存力顽强的鹦鹉。
4阳台没有封闭,只好先把“鸟笼子”挂在厨房里。垫上接鸟粪的纸板,拴上仿树枝的竹筷,系好米盅和水杯,为收留这位气息奄奄的入侵者。
5这小家伙实在是饿坏了。吃相像个饿死鬼。
6第二天一大清早便被它喳喳的叫声吵醒。又喂它米和水。它扑过来,吃得贪婪而疯狂,犹如风卷残云,顷刻间一扫而光。
7大吃大喝了几日,它变得身子浑圆,羽毛锃亮。常用那两根脚趾,金鸡独立,牢牢地攀在筷子上,走钢丝一般,小眼睛警觉而锐利地洞察四方。叫声一日比一日地高亢嘹亮,虽然音律音调全无,一片聒噪之声而已,它却自我感觉极佳,傲慢得像只老鹰。
8吃也容忍了,叫也容忍了。想着外面世界的无奈,只希望它从此在我的笼子里安分守己。可它却几乎一刻不停地在笼子里跳上跳下,尖尖的小嘴急促而猛烈地啄着笼边的钢丝以及笼子里一切可以啄出响声的东西,试图诉说它某种未竟的愿望。胸脯上白色的细绒毛,一片片飘落下来,在空气里浮荡着,如同一份份难以阐释的宣言或是传单。有时它就在笼子里长时间地兜着圈圈,像是一只失控的钟表。
9丈夫被它吵得坐不住,说它一定是想晒晒太阳了,它本来就是天上树上的东西。
⑩就把笼子挂在阳台的钩子上。阳光洒在它翠绿的羽毛上,它昂起小脑袋仰望着蓝天,忽然停止了连日不断的哀鸣,变得非常非常安静。眼睛里闪烁着一种温柔的光泽。
11如果那时我能感到,在它这短暂的宁静中,一个天赐的逃跑机会正在临近———我会加固那只笼子吗?我不知道。
12那天,就在中午时分,我偶然走近阳台,一抬头,发现它已撞开了笼子顶端的盖板,身子悬在笼子的出口。正挣扎着想从笼子里拱出来。我叫一声不好,忙拉开门冲到阳台上去———却已晚了一步。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13它走得义无反顾。连头也不回。顷刻间就没了影儿。
14废弃的笼子在风中摇晃着。我不知它如今在哪里?也许它早已被冻死在野外了。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摘自《张抗抗散文集》)
小题1:本文的题目该如何理解?对文章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2段加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作者要表现什么?描写中暗含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8段加线句“某种未竟的愿望”指的是什么?这个愿望是如何实现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12段加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文中的鹦鹉是一个什么形象?作者借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