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妈妈的礼物孙君飞①一个妈妈提前被病魔带走了,她临走的时候,两只眼睛还像夜空中的星星那样。她没有什么能够留给女儿,她连一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妈妈的礼物
孙君飞
①一个妈妈提前被病魔带走了,她临走的时候,两只眼睛还像夜空中的星星那样。她没有什么能够留给女儿,她连一本书都没有,也没有什么回忆录。她只留给女儿一个心形的红色小盒子,小到可以轻轻松松地握在手掌心里。“宝宝,妈妈永远的好宝宝!这是妈妈送给你的最特别的一件礼物,它可以送给你很多次、很多次,不是只有这一次。它当然值钱,但不仅仅是值钱。你一定要保护好它,就像保护你自己。亲爱的好宝宝,妈妈永远爱你!”说完这番话,她永远闭上了眼睛,但小女孩觉得妈妈的眼睛还像夜空中的星星那样。
②不知道为什么,小女孩从一开始就没有打开过小盒子,越到后来越不想打开它。“这是妈妈留给我的最特别的礼物!”她感到这已经足够了,有这样一件小东西陪伴着自己,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打开盒子看里面是什么。妈妈叮嘱小女孩要像保护自己一样保护它,她相信自己办得到。
③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个钎子,去叮叮当当地凿一块大石头,想凿出一个安放小盒子的空洞。不过,她的力气不够大,凿得大石头火星四溅,进展却很缓慢。小女孩在妈妈走后,第一次委屈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这时,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的眼泪滴到小盒子上,清风一吹,变成了蜡。蜡一层层地将妈妈的礼物包裹起来,最后变成一枚夜明珠似的东西。
这一下,小女孩破涕为笑了。可是,另一件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她家的一只大母鹅突然跑过来,一口将这枚“夜明珠”吞进肚子里。小女孩惊呆了,却不能狠狠地揍大母鹅一顿,逼迫它交出她的宝贝礼物。因为这是她家唯一的一只鹅,家里的盐、米和油,包括她用的书籍、纸张都是大母鹅下的蛋换来的。既然什么也不能做,小女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母鹅,更加伤心地哭起来。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啊?她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④正在哭着,又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只大母鹅就在小女孩附近的干草堆上产下了一枚鹅蛋,稍微有些奇怪的鹅蛋,一是它接近圆形,二是它泛着红光。大母鹅下蛋以后,嘎嘎地叫了两声,又过来用大扁嘴巴衔小女孩的裤脚。当小女孩捧起这枚鹅蛋,觉得它有些沉重。对着阳光仔细一看,里面竟躺着那枚夜明珠似的盒子!妈妈的礼物失而复得,她第二次破涕为笑,兴奋地抱起大母鹅,亲了又亲。礼物外边的蛋壳跟石头一样结实,但却是透光的,不仔细看,别人还认为是个蛋形玩具。这样的玩具也太多太普通了,谁会想着要打开它呢?就这样,妈妈送给小女孩的特别礼物,一直安然无恙地呆在她的身旁。
⑤孤单的时候,生病的时候,饥饿的时候,受伤的时候……她都会想起这件小礼物,都会握着这枚泛着红光的“大鹅蛋”看了又看,吻了又吻。每次见到它,她都觉得是妈妈送的新礼物,她喜欢得不得了的新礼物——它果然可以送了一次又一次,虽然在外人看来,它仅仅只有“一个”,只能送上一次。
⑥有一年,小女孩穷得吃不饱饭,想卖掉妈妈的礼物,它也许是一块金子,或是一颗钻石呢?幸好小女孩没有打开它!当想到自己可能还拥有一块金子甚至一颗钻石时,小女孩就有了勇气和力量。第二年,小女孩真的拥有了一块金子;第三年,小女孩就拥有了一颗钻石。后来,小女孩长成大女孩,大女孩又长成一个妈妈。别人都说她长得很像很像她的妈妈,她的女儿也很像很像她。
⑦小女孩曾经问过大母鹅,你知道妈妈的礼物是什么吗?它不说话,就那么凝视着她。突然,从它的嘴里掉下来一枚玻璃球。小女孩非常高兴,她认为这是最好的答案。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5期,有删改)
小题1:文章以“妈妈的礼物”为题目有何作用?(3分)
小题2:本文是一篇童话,围绕妈妈的礼物,发生了哪三件曲折离奇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小题3:请结合第⑤⑥段内容,说说妈妈的礼物具有怎样的神奇魔力?(3分)
小题4:小女孩为什么认为妈妈的礼物是玻璃球是最好的答案?文章直到结尾也没有明确交代礼物的真相,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

小题1:①全文的线索 ②制造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小题2:①妈妈的礼物成了夜明珠似的东西.②妈妈的礼物被大母鹅吞进了肚子里. ③妈妈的礼物被石头一样坚硬的蛋壳保护起来了。
小题3:①可以送了一次又一次。②它给了小女孩无穷的勇气和力量。③小女孩依靠它战胜了许多的挫折和困难。(共3分)
小题4: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什么或是否贵重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着母爱,小女孩从中得到了精神力量。(或小女孩感到妈妈的礼物是什么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有母爱在,就能给自己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2分)好处是:启人深思;余味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任答一点得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考查题目的作用,一般从 方面回答,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2.线索,题目就是本文的叙事线索。3.本文的中心。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细读文章,注意原文中三次出现的“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每一次出现都发生一次奇怪的事情。
小题3: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5.6段,找出“礼物”给小女孩力量的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从“礼物”的本质看,给她带来了坚强,带来了力量,玻璃球是有形的,但无形的是鼓励的力量,意思对即可。其好处,要求学生记住“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妈妈的礼物孙君飞①一个妈妈提前被病魔带走了,她临走的时候,两只眼睛还像夜空中的星星那样。她没有什么能够留给女儿,她连一本】;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18分)
幸福的珍藏
①日历翻到最后一张,心中不禁感慨,又是岁末了。
②早晨换上新的日历,将旧日历倦倦地扔在桌上,母亲拿过抹布,把桌面抹得锃亮,于是,旧日历也被她随手拿走了。那里面有她记下的亲朋好友的电话号码,也有偶尔因怕忘记某些事情而让我们给她记下的留言。我知道,母亲一定是把它收藏起来了。
③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习惯性地收藏一些旧物,她的那个小小的红漆木箱里,不仅保存着我们儿时看过的小人书、小发卡、红头花之类的琐碎物品,还有一些发黄的信件,或者那就是父母年轻时候的通信,有我们几个孩子在外求学工作时写给父母的只言片语。还有那曾经为我们做鞋用的大小不等的纸样儿,母亲也把它们码齐了折在一起,夹在一本旧杂志里。因为这些旧物,记录了我们成长的一些重要过程,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经历,或者,记录了父亲母亲的爱情或者婚姻,甚至是记录了生命。
④曾经埋怨母亲,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攒它们做什么?母亲说:也不做什么,就是舍不得丢,看到它们,就想起过去的日子,想起你们的小时候。听了母亲的话,忽觉心里酸酸的,再看母亲的皱纹和白发,默默地将那些旧物重新撂起,郑重地放回原处。
⑤母亲年纪大了,最近的几年里,身体多病,动辄感冒发烧,本来就有气管炎的毛病,就更一次次地引发。母亲拥有一处复式的楼房,那是我们为了孝敬她盖起的。但她不喜欢住,分三家把它们租了出去,自己坚持住在老房子里,那是她和父亲半生住过的。墙上的画、小院里的花,都是父亲留下的生活痕迹,母亲说,父亲的气息仿佛还在,所以她不离开。可不知是年久失修,还是什么原因,那所房子自从父亲去世后就开始漏雨,为此我们请人重新修整过,但最终没能修好。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⑥父亲的去世,致使母亲大病了一场,在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整之后,母亲开始走出家门,继续到老年大学学习,看到母亲孤独的身影,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由于母亲有读师范时打下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她对待学习十分认真,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因此,母亲的绘画水平提高很快。至如今,母亲已参加了二十几次老干部书画展了,得到人们不错的评价。
⑦以前,我去母亲那里是即兴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因为母亲的上学,我却不能来去自由了。每次去,必须先打过去一个电话和她“预约”。父亲去世后,我便成了母亲木纳的女儿,了无生趣的语言,生活里也很少有向母亲撒娇过,更不用说在电话里了,除了千篇一律的问安,永远都是波澜不兴的平和。而母亲总是接过电话,关心我的工作或生活。和父亲一样,母亲最希望听到的,是我在哪方面有了些成绩,日子过的开心不开心,快乐不快乐。
⑧对儿女来说,时间就像一张旧了的白纸,翻过去就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对于母亲来讲,那分分秒秒逝去的,是她饱蘸着青春走过来的岁月。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母亲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
小题1:题目“幸福的珍藏”的含义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小题2:分析下列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①在急风骤雨的深夜,屋里墙角处照旧雨水淋漓,母亲不愿给我们打电话,只一个人用盆钵逐个角落接着,任由屋子里的浊水汩汩泛滥。
②曾经的时光,在儿女们的眼中是朦胧的纱,在母亲的记忆里却是一幅清晰的画,一件一件,无一不是幸福的珍藏。
小题3:本文写“幸福的珍藏”,开头却从日历写起,有什么作用?
小题4:请结合文章对“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作赏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8分)
盲人看
毕淑敏
①每逢下学的时候,附近的那所小学,就有稠厚的人群,糊在铁门前,好似风暴前的蚁穴。那是家长等着接各自的孩童回家。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有个人,倚着毛白杨,悄无声息地站着,从不张望校门口。直到有一个孩子飞快地跑过来,拉着他说,爸,咱们回家。他把左手交给孩子,右手拄起盲杖,一同横穿马路。
②多年前,这盲人常蹲在路边,用二胡奏很哀伤的曲调。他技艺不好,琴也质劣,音符断断续续地抽噎,听了只想快快远离。他面前盛着零碎钱的破罐头盒,永远看得到锈蚀的罐底。我偶尔放一点钱进去,也是堵着耳朵近前。后来,他摆了个小摊子,卖点手绢袜子什么的,生意很淡。一天晚上,我回家一下公共汽车,黑寂就包抄过来。原来这一片停电,连路灯都灭了。只有电线杆旁,一束光柱如食指捅破星天。靠扰才见是那盲人打了手电,在卖蜡烛火柴,价钱很便宜。我赶紧买了一份,喜洋洋地觉得带回光明给亲人。之后的某个白日,我又在路旁看到盲人,就气哼哼地走过去,说,你也不能趁着停电,发这种不义之财啊!那天你卖的蜡烛,算什么货色啊?蜡烛油四下流,烫了我的手。烛捻一点也不亮,小得像个萤火虫尾巴。
③他愣愣地把塌陷的眼窝对着我,半天才说,对不起,我……不知道……蜡烛的光……该有多大,萤火虫的尾巴……是多亮。那天听说停电,就赶紧批了蜡烛来卖。我知道……黑了,难受。
④我呆住了。那个漆黑的夜晚,即使烛光如豆,还是比完全的黑暗,好了不知几多。一个盲人,在为明眼人操劳,我还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我好悔。
⑤后来,我很长时间没有到他的摊子买东西。确信他把我的声音忘掉之后,有一天,我买了一堆杂物,然后放下了50块钱,对盲人说,不必找了。 我抱着那些东西,走了没几步,被他叫住了。大姐,你给我的是多少钱啊?我说,是50元。他说,我从来没拿过这么大的票子。 见他先是平着指肚,后是立起掌根,反复摩挲钞票的正反面。我说,这钱是真的。你放心。他笑笑说,我从来没收过假钱。谁要是欺负一个瞎子,他的心就先瞎了。我只是不能收您这么多的钱,我是在做买卖啊。 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
⑥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经济上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相跟着,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夫在炫耀地问,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妻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 盲夫很肯定地说,我看过。常来看的。
⑦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盲妻反唇相讥道,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啥时看到这里好景色呢?盲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了妻子的手指,往粗糙的树皮攀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看了如同未看,我们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必得被心房茧住啊。
⑧后来盲夫妇有了果实,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他渐渐长大,上了小学,盲人便天天接送。 起初那孩童躲在盲人背后,跟着杖子走。慢慢胆子壮了,绿灯一亮,就跳着要越过去。父亲总是死死拽住他,用盲杖戳着柏油路说,让我再听听,近处没有车轮声,我们才可动……
⑨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他拉起父亲,东张西望,然后一蹦一跳地越过地上的斑马线。于是盲人第一次提起他的盲杖,跟着目光如炬的孩子,无所顾忌地前行,脚步抬得高高,轻捷如飞。孩子越来越大了。当明眼人都不再接送这么高的孩子时,盲人依旧每天倚在校旁的杨树下,等待着。
小题1:“盲人看”这个题目看似矛盾,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分)
小题2:你觉得文中的盲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细节描写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我知道自己又一次错了。”请联系上下文,为什么在这里要加个“又”字?第一次错在哪里? (3分)
小题4:请联系全文,指出第⑦段画线句“多老的树,芽子也是嫩的”除了字面上所表达的意思外,更深一层意思是什么? (3分)
小题5:本文是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中的语言表现力很强、很生动,请你从中找出一句,写在下面并加以赏析。 (3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第⑨段写道:“终有一天,孩子对父亲讲,爸,我给你带路吧。”请你为此时的盲人设计一段内心的感受。(20字左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并回答下列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 (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小题1:语段甲处应填______;乙处应填______(2分)
A.糊里糊涂B.迷迷糊糊C.模模糊糊D.稀里糊涂
小题2:引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是:(    )  (2分)
A.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B.对话描写 心理描写
C.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D.对话描写肖像描写
小题3:下列对划线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小题4:结合全文,下列语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狡猾”一词贬义褒用,形象的表现了一个淘气孩子对老师内心世界的洞悉)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我的女儿乐“北漂”》,完成第下面各题。(20分)
①她拖一只大红箱子回来过年了。那箱子比她本人小不了多少。她穿一件黑蓝的旧外套,是为了抵御火车上的脏。她是一个瘦小的人儿。那只箱子在下火车时被列车员弄断了拉手,所以更难对付了,她还不让我们去接她。一进家门,放下大箱子,她笑嘻嘻地给我和她妈一人发了一张百元钞票,不知道是啥意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我说哪有给长辈发压岁钱的道理,她也不理,径自在屋子里转开圈子。这就是她的快乐。
②她没有毕业就开始在北京打工了。离毕业还有两个月时,她没有回家,从武汉径直跑到北京,在大兴租了一个小房间,靠从网上向外发简历找工作。我从心底认为不容易找得到。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她学的是会计,却视会计如仇雠(chóu),决不找那一类的工作。各类图书公司、报社、杂志社、网游公司,等等;面试、投递简历和旧文章,等等。她使出种种办法。很难想象,她那样一个瘦小的人儿,走在没有人在乎她的人海里,会不丢掉信心。但也许她并不需要信心,只要有自由就够了。她想在北京试试,那就试试,有什么大不了的?终于有一家图书公司让她为他们写手机小说。一种千字的微型小说,随兴之所至,任意地编造。数量也很重要,甚至比质量更重要。因为有不少青年需要拿手机小说消磨掉他们枯坐在地铁里的时光。
③六月天,挥汗如雨,在顶楼上,她昏天黑地地写,写到腰酸背疼。一篇15元。我说这简直是剥削。但她一天能写十好几个。
④如果一直让她写那玩意儿,她就能付得起房租和饭钱,就不需要我为她付房租了。她没有怨言,因为她从未想过可以依靠谁。只是太辛苦了。她居然能够吃苦,这是超乎想象的。一个月后,那家公司通知她去上班,但需要拿毕业证去报到。她沿京广线在北京与武汉之间火速跑了一个来回。报到第一天,在陌生的公司直接放下行李,赶上了公司的集体旅游。去的是泰山。一下火车,就上汽车,下了汽车,就登泰山。她登上去了。她以前体力并不好,现在却是无往而不能,虽然还是那样瘦小。
⑤她的生活和她的写作都是轻盈的。她没有我们这一代人的政治包袱。她不认为天下兴亡与她有关。她影子一般走在城市的街头。她往乞丐的空罐子里投下一张纸币,然后快速地跑开。在家里,她会跺着脚跑动,就像她还是小学生时那样。
⑥她工作了多半年,得了两个第一,业绩和创意双料冠军。她在工作日志里这样写道:“哇噻,从小到大头一次得第一,竟然是在公司。”下面画了一个不成形状的笑脸。
⑦每次回家来的头两天,她会怀着不易察觉的兴奋,给我讲一讲我们分开之后,她在外面的见闻。北京的几任房东,新结交的朋友,公司里的同事,她的男朋友,公交车上的人。她讲得很有趣。她的叙事简练而又传神。通过她的叙述,我认识了她所认识的很多人。听着她异常简单的叙述,你会忽然认识到,生活真的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⑧她很快恢复到以前在家时与我调笑无态的样子,就像我们从未分开过,就像她还在上初中。她就这样轻轻地回到家里,然后再走回到路上。她是我的从小到大的女儿。她也像是我的一个幻觉。我从未相信过,她会在不断的变化中成长到如此这般模样。
小题1:阅读文章的②—④段内容,概括出文章写了“她”北漂的哪些事情。(6分)
小题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请写出你对第⑤段中加点词语“轻盈”的理解。(2分)
(2)如何理解第⑧段中“她也像是我的一个幻觉”句子的含义。(4分)
小题3:第⑦段中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4分)
[链接]“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调了。《甜甜的泥土》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和[链接]的材料,这两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各有什么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一文,完成第下面各题。(20分)
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
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
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
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
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选文有改动)
小题1:第③段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4分)
小题2:赏析下边的语句。(6分)
(1)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2)她将豆油在锅里烧热,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请结合加点词赏析)
小题3: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结合选文回答问题。(6分)
【链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选文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