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我给出的答案是:想象力!作为一部科幻型的电影,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考核标准就是想象力,而《阿凡达》则将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我突然想起了一个很沉重的数字,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经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其中想象力的得分最低。由此看来,我国孩子的想象力着实让人担忧,是时候采取一些措施来提供孩子的想象力了!
③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人类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创造的诞生,与其说是技术上的进步,不如说是想象力的胜利!离开了想象力,我们无法想象人类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唯一可以肯定的就是无异于其他动物!很多伟人、成功人士用他们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靠的是创造性的想象力、勤奋努力、合作态度和对事业敢于献身的精神,其中想象力被放在了首位。爱因斯坦更是极力推崇想象力,他的一句名言家喻户晓:“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这句话中,爱因斯坦并没有藐视知识的意思,而是强调了想象力的重要性。
④有这么一个测验:给出一个图形“O”问大家这是什么,绝大部分大学生、中学生和相当一部分小学生都说是阿拉伯数字“零”或英文字母“O”,然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答案则是丰富多彩的:“表”、“围棋”、“面包”、“肚脐眼”、“眼泪”……让我们惊叹于孩子们想象力的同时也发出了疑问,为什么随着年纪的增长孩子们的想象力却在降低呢?到底是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事实上,我们的想象力原本都是“圆”的,我们原本能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的“圆”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杠杠、约定俗成的“知识”和各种“人为的束缚与疏忽”,思维被“格式化”,想象力变成了“方”形,这样我们想继续前进也就困难了,打破常规思维的能力慢慢减弱,久而久之,想象力就可能消失殆尽。
⑤当看到孩子把太阳画成绿色时,不要立马给否定掉,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当他给出类似“绿色的太阳让人感觉更凉爽”、“绿色的太阳能让人更健康”的充满想象力的理由时,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我们平时多给孩子保留、创造一些想象的空间,这样才不会让他对原本兴致盎然的话题顿感乏味,善于引导孩子的想象力,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他们才能飞得越高越远。
⑥其实我们并不缺少像《阿凡达》这样富有想象力的“种子”,只是很缺乏可以让想象力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环境和土壤。希望《阿凡达》非凡的想象力,能给中国的孩子们一些启发,而不是看了以后只觉得好看,当问到为什么好看的时候,却说不出为什么。
1.理解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①美国好莱坞电影《阿凡达》的热风卷到了中国。
②思维被“格式化”。
2.作者认为中国的孩子该向阿凡达学点什么?为什么?
3.文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4.文章第3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作用是什么?
5.作者认为中国孩子想象力逐渐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而我国孩子的想象力让人担忧。
3.感到失望和难过,应该尽力改变这样的状况
4.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想象力的重要,应该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
5.“随着年龄的增长,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条条杠杠、约定俗成的“知识”和各种“人为的束缚与疏忽”,思维被“格式化”,想象力变成了“方”“形”。久而久之,想象力就消失了。作者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才迫切的需要教育的改革,提倡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能够促进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
①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象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要会出代价的。多品尝一些人生的滋味,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收获只有在年轻时才能拥有的收获和以后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叫做无愧的活,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②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美妻娇子,也会目光短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在甜蜜密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③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④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在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 ……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⑤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作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里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今日文摘》,有改动)
1.本文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2.请你谈谈对标题中的“去远方漂泊”的理解。
3.选文②、③两段分别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4.细读第④段,在横线上续写一个中国的“年轻时去远方漂泊”的例子。
5.下面这个句子令人过目难忘,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青春,就应该像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红作家麦家,颇有这样的风采。其长篇小说《解密》、《暗算》,写了
10年,一推出便震撼文坛。麦家曾说:“虽然我花了十年才写成一部作品,但相对于那些10年推出5部作品,到最后一部都流传不下来的人而言,我比他们更接近成功。”可见,缓慢是有力量的。
②缓慢而有力量,然此功难持。浮躁难耐,繁华撩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没几年,人们觉得惬然快意。对于慢,则不屑一顾,以为慢慢吞吞就是窝窝囊囊,慢了无人可识君。他们信奉流星一划也耀眼,尽管闪得快,逝得也快;喜好昙花一现也风流,尽管开得快,败得也快。所以,持缓慢功夫,不是另类,却须得有大境界、大志向、大耐性的人才做得到。
③“人民艺术家”老舍的写作就是“慢慢写”。舒立撰文回忆,这个“慢慢写”包含两个步骤:一是落笔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腹稿”,深思熟虑、构思妥当后才动笔;二是落笔时斟酌再三,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要仔细推敲。为了“图慢”,他特选择使用毛笔或蘸水笔写字,这样在写字时必须屡屡中断、频频蘸墨水才行。另外在字体上选择魏碑体,这种字的特点就是必须一笔一划地写,写得十分工整,很难写得快。由于这样“慢慢”地写,一天只写一两千字,但成功率几乎为百分之百,一遍就行,无需修改。他的手稿篇篇都是那样的整洁、干净,堪称艺术品。
④由此看来,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慢之力,在于目标如一,锲而不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在于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慢工出巧匠,慢工出细活”。清醒的慢,不是故意的耍懒蹭滑,不是天生的愚笨迟钝,而是审时度势,顺理成章。众皆狂热躁进,你能清醒头脑,慢下来,便能独树一帜;众皆追名逐利,你能守住心灵,慢下来,便有独到的风采。现代人不能像无头苍蝇,嗡嗡乱撞,应把不定的思绪、焦虑的心情、复杂的生活,梳理好了再出发。清醒的慢,往往是快的起点。
⑤慢是执著、坚定和沉着。京剧《空城计》中,扫街的老军慢慢吞吞,抚琴的诸葛慢条斯理,慢的情调和气氛,弄得司马懿心中无底,直叫大军后退四十里。慢中乾坤大,慢中滋味长。人生需快也需慢,遇事“急急风”,“过把瘾就死”,人生岂不太潦草?该得慢时且得慢,从容、悠然、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慢有情调,慢有精彩。
⑥人生有快乐,也有“慢”乐。养些慢功夫和情趣,是人生应有之义。慢是一种厚重,积学储宝,厚积薄发。慢是一种品格,人沉酣,味醇厚,是精雕细刻的打磨打造。“慢”不是鼓励懒惰,不是倡导消极,不是拖延时间,不是降低效率,而是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平衡,在平衡里体会生活的意义。这样,和谐而舒适,进步得优雅,生活得惬意,有什么不好呢?
1.本文围绕“ ”这一观点,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
2.文章第①③段分别引述了麦家和老舍的写作经历和体会,这两部分内容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3.根据第④段内容,理清作者的论证过程。
(1)由“快和慢是对立的统一”这一道理出发,阐明慢之力的关键所在以及“ ”的内涵;(2)通过对比论证,告诉人们做到清醒的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呼应段首,得出“ ”这一结论。
4.从第⑥段看,人们对“慢功夫”有哪些误解?
5.下列出自课文的事例不能体现“缓慢的力量”的一项是
B.中国科学家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前后经过400多天的连续传代培养、试验,最终培养出一条8厘米长的克隆鲫鱼。(《奇妙的克隆》)
C.“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散步》)
D.在巴黎学习期间,居里夫人和丈夫专心致志地,像在梦幻之中一般,长年累月地在简陋的书房里研究,后来就在那儿发现了镭。(《我的信念》)
文/钱理群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我自己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课都会发现新大陆,要带着好奇心,怀着一种期待感,甚至神秘感走进课堂。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
这就是我这些年经常说的,读书、学习、研究,在本质上就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这里有一个我和世界的认知关系问题。世界是无限丰富的,我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所掌握的世界知识是有限的,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等着我去认识,我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同时又是无限的,这就充满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学术研究所面对的就是一个未知世界,你对它充满期待与好奇。正是这种期待、好奇产生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冲动,这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劳动的原动力。
我们说的学术研究中的发现,不仅是对研究对象的发现,更是一种自我发现,因此就会产生自我生命的升华:学术研究的美妙之处就在这里。
怎样使自己始终如一地处在探讨、发现的状态,并由此获得永恒的快乐?这是我的人生道路、研究生涯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我想介绍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以及它对我的影响。那是1984年左右,我刚留校做助教,严家炎老师是系主任,他提出要举办学术讲座,请中文系已经退休的老师,来做最后的公开演讲,让我来做具体组织工作。于是就请来了吴组缃、林庚、王瑶、朱德熙这样一些一流的北大中文系教授,那真是一次辉煌的“演出”。我记得林先生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几易其稿。那一天,他的穿着看似朴素,但是很美,很有风度,他一站在讲台上,那种说不出的风度,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讲完以后,走出教室,他几乎要倒下了,是我把他扶到家里去,他回去就病了一场。他拼着命来讲这一课的,讲完了人就倒了。正是在这次课上,他提出:“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
我当时听了,心里为之一震:这正是说出了学术研究,以至人生的真谛啊!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怎么使自己永远处在一种婴儿状态。
后来我们的《新语文读本》选了梭罗《瓦尔登湖》里面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黎明的感觉”。“黎明的感觉”就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你便获得了一次新生,你的生命开始新的一天,就有了黎明的感觉: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你用新奇的眼光与心态去重新发现。这就是古人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一种新生状态,就是真正的学术状态,或者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术境界、人生境界。我们讲“赤子之心”,就是指这样的状态与境界。
我很同意梭罗说的另一句话,他说人无疑是有力量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外界的环境我们管不了,因为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但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生命的质量,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创造一个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小环境。
直到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我的周围人都知道,我总是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或者读一本书,或者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套书,甚至是旅游,我都把它诗意化,带着一种期待、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兴致勃勃地投入进去,以获得写诗的感觉。我强调生命的投入,全身心投入,我跟前几届的北大学生都说过:“要读书你就拼命地读,要玩你就拼命地玩”,这样,你就可以使自己的生命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状态。我追求这种生命的强度和力度,酣畅淋漓的状态,这同时是一种生命的自由状态。我的全部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追求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自由。 (选自《格言》2009年第12期)
1.简要说说这篇文章作者谈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2.感知这篇文章具体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可以说是我的第一个独立的学习观、读书观,以后就发展成为我的研究观和我对学术工作的一个基本理解与信念。以上句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就”在这句话中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所谓“永远处于婴儿的状态”,就是要以第一次看世界的好奇心,用初次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去倾听,去阅读,去思考,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新的发现。以上句中画线的“观察”“倾听”“阅读”“思考”四个词语能否颠倒位置?为什么?
3.你怎样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谈到的“黎明的感觉”?结合你的切身经历简要谈谈。
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谈到的“今天我还形成了一个习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习惯?这种习惯给了作者怎样的受益?
5.结合本文,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
薛涌(旅美学者)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共中央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记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
(选自《新京报》2004年12月20日,有改动)
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3.说说第⑦段中画线的“这样”指代的内容。
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人,有拼命硬***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⑴选文出自《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语言犀利、辛辣,是一篇 论文。
⑵选文中作者针锋相对地提出正面论点: 。并运用了 论证方法和 修辞手法使正面的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 1在众多的公司中,有些公司能够保持长期发展,而有些公司却被市场淘汰,有些公司声名卓著,而有些却默默无闻。那些成功的公司拥有
- 2学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以后,八年级的几位同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A.甲:《宪
- 3请写出两个我们学过的,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的几何图形______.
- 4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 5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中,影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B.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C.三大改
- 6计算:(1)-an(an+1-an+an-1-2);(2)x2(x-1)+2x(x2-2x+3).
- 7促使我们勤奋学习的根本动机是( )A.正确的学习目的B.正确的学习方法C.正确的激励机制D.正确的行为习惯
- 8请用燃烧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蜂窝煤”要比“煤球”燃烧容易。_______________;(2)在蜡烛的火焰上放一
- 9(5分)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
- 10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
- 1目前,在股市、楼市均不景气的情况下。2011年9月中旬发行的第十三期、第十四期、第十五期电子式储蓄国债受到投资者热捧。投
- 2大多数家用电器在待机状态(关机但未拔掉电源插头)时也会消耗电能以有1 000个家庭的社区为例,假 设每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待
- 3阅读我国山东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山东经济发展处在全国的前列,这与山东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请具体分析其地
- 4已知数列{}的首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数列是等比数列B.数列{}是等比数列C.数列是等差数列D.数列{}
- 5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
- 6直流电动机转动的方向跟______、______有关.
- 7图示为两个同种玻璃制成的棱镜,顶角α1略大于α2,两束单色光A和B分别垂直射于三棱镜后,出射光线与第二界面的夹角 β1=
- 8阅读理解。 56yearold becomes 1st w
- 9人们在生活中的情趣有______与_______之分。[ ]A、先进 落后 B、高级 低级
- 10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人数达到24万人.24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24×105B.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