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人人皆可为国王(梁衡) | ||||
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 2.举例论证 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 3.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 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 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4.“略”。(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 5.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 | ||||
阅读议论文《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问题。 | ||||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 ||||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把文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议论文阅读。 | ||||
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 | ||||
①知识领土不按国家主权划分,而是依据知识创造的先占性和市场占领的范围来确定。知识创造的先占性被称为知识产权,占领的市场范围被称为“知识领土”.一个国家如果在知识方面没有创造,或在时间上落后,那么无论这个国家主权领土的面积多么辽阔,人口多么众多,也不能拥有知识领土。 ②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应该要属比尔·盖茨。这个美国人拥有的知识领土范围,超过了整个俄罗斯。不仅是因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类,还在于他有权要求所有国家的法官们做他的“国防军”。 ③知识领土既不能上天赋予,也不可能白白送给,而由脑力劳动创造。开拓出来后,就被创造者终生拥有,直到他过世,后人依然继承这部分领土。如果我们的大脑不创造知识,我们就无法拥有知识领土。如果我们仅满足于传播知识、讲授知识或宣传知识,也不会拥有任何知识领土。虽然这些也是劳动,但是这种劳动只会帮助知识领土的创造者巩固和维护其领土,我们仅能获得少量的传播费、讲授费和宣传费而已。 ④如果大学不创造新思想,企业不发明新技术,实验室不申请新专利,工程师拿不出新成果,那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漂流,捡人家发明吃剩的残羹冷炙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寒,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鞋跛行。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长期生存,因为人家的卧榻之侧,容不得我们安睡。 ⑤我们伟大的祖先,如果不是在知识丛林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获得四大发明,如果没有先秦诸子百家在思想乐园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也没有《孙子兵法》的神来之笔,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鬼墨神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创造,我们今天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如果我们今世不创造知识、不贡献思想、不丰富文化,我们将忍看子孙后代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沦为“无国籍人”,忍痛让自己的后人在知识产权所代表的财富面前沦为“无产者”。 ⑥昨天,我们依靠开放取得成功;今天,我们要依靠创造,取得新的成功。如果我们头脑还清醒,理性还健全,如果我们还顾及子孙,那从现在起,就应将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最必要的条件、最重要的资源和最宝贵的财富! 1、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作者写作此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第①段文字的内容,说说什么是“知识领土”,并从第③段中找一处文字解释第②段末“国防军”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段画线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想法。 链接材料 材料一:中国是中药大国,但是,全球中药产业产值最大的国家却不是中国。日、韩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中成药占据了中药领域大片的知识领土。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日本人要买酿酒剩下的酒糟。这些东西在当地或用来喂猪,或当作垃圾处理掉。日本人买了酒糟,运回国去做什么呢?当地的中国人都不知道,只有日本人知道。以酒糟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的技术我们不掌握,这片知识领土不属于我们,被日本的知识拥有者占有了。 材料二:聪明的美国人也并没有停止知识领土的扩张,他们利用数字音乐压缩技术做成了Ipod,挂在越来越多人的胸前。这个会唱歌的苹果,以及成千上万的变形果们,让美国人奇迹般占领了数字压缩音乐技术广袤而肥沃的疆土。 材料三:知识领土可以在太空、在海底、在原子核;可以广阔到无尽的银河系,微小到纳米;可以在文学抒情的字句里,在油画传神的笔触中,在小提琴G弦的颤音上,在芭蕾舞足尖的跳跃中,在三D动漫人物的一个眼神里,在手机短信段子万千次的流传中。这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科学知识的发现,人文智慧的积累,社会经验的总结,都可以构成知识领土上的山川河流、春花秋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