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
题目
题型:辽宁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人威仁爵士,他原来是格里汉学院与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但他在四十八岁那年,突然异想天开,他要改变自己的职业,开始过另外一种陌生的生活,从事一个新的创造性事业。于是他把自己的后半辈子献给了城市建设。他在后半生的四十年中,一共建造了五十三座教堂与坐堂,单单伦敦的保罗座堂就使他名垂千古。称誉他的人都说,威仁爵士活了两次。
  ④中国唐代诗人温庭筠年轻时放荡不羁,出入于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声,为侧艳之词”,为当时士大夫所不齿。他人到中年之后,一改旧习,先后任方城尉与国子监助教,治理地方,颇有政绩;为人师表,作风严谨。连他昔日的朋友都说温庭筠完全变了一个人。
  ⑤威仁改变职业,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另一项成就;温庭筠再塑人生,从风流才子变成了诲人不倦的老师。对他们来说,不是等于活了两次吗?
  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活了三次,甚至四次都是可以做到的。美国博士史威原来研究宗教,是神学院博士,他后来改学音乐,成为音乐学院博士,又成了当时最杰出的风琴师之一。他中年之后,舍弃舒适的物质生活,去毒蛇猛兽出没的蛮荒野林之中考察。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博士。
  ⑦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充实,我们不妨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之后,改变一下自己的爱好,把其他方面的潜能表现出来,让生命之舟驶向另一个成功的彼岸。由些可见,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对于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说,尤其必要。
  ⑧有一位先哲曾经说过:“当一扇门向你关闭之际,另一扇门将向你打开。”
1.请给选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什么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⑧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你觉得自己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谈谈你将如何开发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谈潜能乐成功》提出了论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议论文题目特点。
2.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
3.举例论证,举出了威仁改变职业(可温庭筠再塑人生、史威多次改变爱好)的事例,具体论证了本文(在生命的过程中要为自己另创新路,开拓新的人生境界这一)
4.充当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发人深思等。
5.示例:我乐感强,热爱音乐,有弹钢琴的天赋,读本文后启发我开发这一点,我要抓紧业余时间,向专业教师请教,把这一爱好培养成我的专长,帮助我获取人生另外一把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要求:合情合理,语言流畅,思想积极向上)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①生命,对每个人都是铁面无私的。那么,一个人可以活两次,不是很可笑吗?  ②其实不是。  ③我不妨举两个例子。生长在17世纪的英国】;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炸,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须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
  ②孟于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就是说,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我们从人生经验中得到的实情。诊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百炼变成钢”;“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都说明以上道理。
  ③我们最循循善诱的老师是孔子。《论语》里孔子的话,都因人而发,他从来不用教条。但是他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训。最理解他的弟子曾参,怕老师的教训久而失传,在《大学》章里记下老师二百零五字的教训。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不就是锻炼身吗?
  ④修身不是为了自己一身,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谐和平,有的国家崇尚勇敢,有的国家高唱自由、平等、博爱。中华古国向来崇尚和气,“致中和”,从和谐中求“止于至善”。
  ⑤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为了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锻炼出纯正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是有缘故的。(选自杨绛《走到人生边上》,有删改)
1.文章开篇讲“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并说明其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末尾的“以上道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论述了“修身”更深远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给文章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并谈谈对你写作文有何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一根牙签能“走”多远》,完成问题。一根牙签能“走”多远
怡然…
  读到一位同胞写的一个域外故事。他在波恩邀请一位德国朋友吃饭,餐毕使用牙签,用完后信手弃于碟中,待服务员来收拾。而德国朋友用完牙签后,则将其折断为三截,放入手帕,置于公文包内。何以如此?原来他要把牙签带回家,放入粉碎机里粉碎。我们的那位同胞大惑不解,处理一根小小的牙签为啥要如此郑重其事?德国朋友竟正儿八经地说出一套“理论”来:牙签的一端像针尖一样锐利,我们剔完牙齿后放入盘碟中,服务员就会扔到垃圾袋里,于是就很可能把垃圾袋戳出个小窟窿,里面的脏东西就会溢露出来,这样就会弄脏环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牙签被裹在残菜中,一旦被饿极了的狗呀猫呀的动物吃了,便很可能卡住喉咙,那就不道德了;另外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清洁人员的手忽然碰上了它,很有可能被刺破皮肤,会流血,不及时进行处理,那就很有可能感染上细菌……
  天哪!这个德国佬的联想力如此丰富,亏他会想出那么多“可能”,对一根小小的牙签竟如此“小题大做”!可这无疑把德意志民族的那种严谨、精细、一丝不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在令人感佩!更何况,这并非仅仅他一个人的“多愁善感”“自做多情”。据说,许多德国家庭都有一种自己动手制作的家用小机器,专门用来粉碎木质、竹质之类的废弃物。要丢弃的小物件,都会被投入这种小机器里粉碎,然后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用以蓬松土壤。他们认为,这些来源于自然的东西,当然要回归自然。呵呵,真是利己利人利自然!
  “细节决定成败”,已逐渐成为一个共识,其实,何尝不能说“细节决定和谐”呢?这些细节,源于“以人为本”的理念。一说“以人为本”,许多人就以为应该“以我为本”——“我”就是人嘛,就是人民嘛,却很少为别人着想,“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前后的逻辑顺序被颠倒过来,或者不要前半句而只要后半句。但是,倘人人只想着“人人为我”,而不愿意首先“我为人人”,何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并非仅仅是政府、企业的责任,作为每个公民,也都要奉行“以人为本”——多想着他人,以他人的利益为做事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这一点,不正是“人人为我”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吗?
  从牙签之尖利,想到种种“如果”,种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的社会责任,由自己推及他人,以人类推及动物,以社会环境推及自然环境……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与“和谐”相链接,把“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动物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谐全部涵盖殆尽。一根牙签能“走”得如此之远,足见人的素质和修养。不贪图一时的方便,不只考虑个人的眼下利益,而自找麻烦,“没事找事”,不是一种自觉自律,对社会、对环保事业的高度负责吗?太夸张、太过分了吧!似乎有一点,可正是这种宝贵的自觉自律,才能让人与人更和谐、人与自然更和谐、社会与环境更和谐。
  一隅三反,由此及彼,既然一根牙签能“走”得这样远,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所孜孜以求的和谐,不就孕育于众多点点滴滴的细微之处,以及众人的举手之劳间吗?(选自《杂文选刊》2007年第5期)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把垃圾袋出个窟窿(   )
(2)可能住喉咙(   )
(3)把渣粉chān和些许肥料sǎ在花圃或草坪里(   )(   )
2、作者由“一个域外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4段,写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中的“走”字加上引号后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内蒙古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
苏金茂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从未举办过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实力强大、体育成绩出色的最好证明。我国拥有世界上1/5人口、4亿青少年,通过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理想和精神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传扬。
  ②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认为这一个梦想的含义就是:“人类的体质会更强,世界的明天会更好。”要实现这一梦想,就必须传扬“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
  ③为了把奥运会办好,在全人类面前高高地托举起这一梦想,政府组织,全民动员,中华儿女尽了最大的努力,世界大多数国家积极响应参与。最可气可恨的是个别分裂分子置奥林匹克精神于不顾,置人类美好的梦想于不顾,采取极端行为,在西藏制造事端,在国外企图阻挠奥运圣火传递。其罪恶行径遭到热爱和平的全世界人民包括西藏人民的一致反对。奥林匹克精神永传扬,分裂绝无好下场。
  ④是什么支撑和造就“人类的体质会更强,世界的明天会更好”呢?是“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一个国家缺乏“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无法“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一个人缺乏“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无法实现人生远大的理想。无论是国家、个人都需要“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⑤伟大出于平凡,细节显示素质。传扬奥林匹克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个实际行动。摘金夺银的奥运健儿,毕竟是少数,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学习和工作。传扬奥林匹克精神,就要学习奥运健儿勇于奉献,甘于寂寞,乐于付出的精神,只要着眼于前进的目标,并持之以恒地顽强拼搏,默默奉献,就能朝着“更高、更快、更强”迈进,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奇迹,为国家强大、人民幸福、世界美好做出应有的贡献。
  ⑥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奥林匹克精神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永恒的;赛场上的胜负是暂时的,但“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永远的。(选自《东南早报》)
1.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是:___________,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
2.结合第④段内容,简要说说为什么国家和个人都需要奥林匹克精神。
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的语言有何特点?请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科学与诗
陈之藩

  科学界的研究科学与诗人踏雪寻梅的觅句差不太多。我举个例,说明科学家如何觅句。
  有一通用电器公司的研究部门,是一所大楼,而楼梯每一个拐弯处,都备有一张空桌及一堆纸笔。据说好多新的观念是科学家上下楼时想起来的,可是稍纵即逝。如果在走下楼时有这个观念,到家后可能忘光了;如果走上楼,这个观念,到办公室可能模糊了,所以半路中必得写下来。
  劳伦斯发明原子撞击机时,倒确是在早餐以后,到加州大学的路上想出的。所以通用电器公司的办法并非没有理由。
  另一个例子是麻省理工的温纳。研究应用数学的及分析数学的人,不可能离开温纳。有一个关于他的很著名的笑话。温纳常常在校园一见到学生拉住即问:
  “我吃过饭了没有?”
  学生答:“先生,我没有注意您吃过饭了没有。”
  温纳问:“那么请你告诉我,我刚才是走向南呢,还是走向北呢?如果向南,即是刚从饭厅来,是吃过了!”
  学生答:“你如不问,我还或许知道,这一问我也糊涂了。”
  大概温纳不是饿了一顿,就是连吃了两顿。他并未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不是在与古人交谈,就是在梦中觅句。
  大家全知道我们中国的大科学家杨振宁。杨振宁在麻省百年纪念会上讲的话,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说:
  “究竟什么叫做理解,什么叫做认识,人类还在犯着糊涂。”
  这话是哲学家的话或诗人的话,却不像一个科学家所说的话。至少不像中国所谓科学家所说的话。牛郎织女座只是两块大石头,是有了诗人,才显得晶亮;北斗座是七块大石头,是有了艺术家,才使这七点连起线来!法国不世出的大数学家庞卡立说得好,“房子是用石头做成的,但只是一堆石头不成房子;科学是事实堆起的,但只是一堆事实不是科学。”科学原来像诗句一样,字早已有之,而观念是诗人的匠心所促成的。
  这里面,没有利,没有名;没有开万世之太平,没有继往圣之绝学;而只是一种好奇与欣赏,对真的好奇,对美的欣赏。
  爱因斯坦讲完了相对论以后,说:“这个内容,凡是大学程度略好的人全能理解,但是,在探讨的过程中,绝望之后的觉悟,茫然之后的苏醒,以及黑暗中的往复摸索与新的洞天的终于出现,不是过来人,是不知个中甘苦的!”
  现在的科学家,据爱因斯坦的解释,研究科学的动机是为了逃避这个纷扰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成了毕加索的画,天翻地覆,一塌糊涂。科学家与诗人们却走向另一个世界去。那里的山青,那里的水绿,那里的草长,那里的莺飞,流连忘返是理有固然的。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又哪里逃得了。于是诗人之弱者在唱“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的肉麻之句。诗人之强者在唱“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原应斩万竿”的激昂之调。
  科学家们则要去制造飞机、大炮、火箭、原子弹等玩意儿了。
  人类是在一个喧天锣鼓的悲剧中挣扎,即使是诗及科学里也找不到片刻的安静
1.第一段中两个“觅句”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文中引用的庞卡立和爱因斯坦的话中任选一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科学研究和诗人“觅句”有哪些共通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的“这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分别指什么?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读阅读材料《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完成问题。众志成城共渡难关
  ①“5·l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听得最多的词语就是“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不错,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只有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才能共渡难关。
  ②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就是要全社会总动员。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位不分高低,都要精诚团结。灾难发生后,从***、总理到平民,从将军到士兵,从腰缠万贯的富翁到居家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风尘仆仆地来了;绿军装、黑警服、红消防、白大褂也来了。他们来到一个共同的地方一灾区。他们都成了“汶川人”,汶川的“大震动”让他们大悲,汶川的小进展让他们又大喜,汶川的任何动静都牵动着他们的每一根神经。
  ③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就是要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灾难发生后,海外华人、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有慷慨解囊者,有志愿服务者,有建言献策者。各种各样的救灾物资来了,必需的食物,急需的药品,小到一根根蜡烛,大到一台台工程机械,不怕山阻水隔,不管路塌桥断,既肩挑背扛,又及时空投,在很短时间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这种跨越地域的同胞爱和骨肉情,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日本的、俄罗斯的、新加坡的专业救援队来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背景、不同的政治体制,但一样的是不远千山万水,怀着对中华民族的爱、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来了。这种伟大的国际友谊同样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④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就是要自觉维护社会稳定。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灾区人民的福音,是抗震救灾队伍的坚强保障。我们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以百倍努力的工作,创造更多的财富,弥补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全力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就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正确认识地震灾害,科学实施救灾方案,镇定、沉着,把心思用到工作上来,把精力花到抗震救灾中去,想灾区人民之所想,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办灾区人民之所需,解灾区人民之所难。只有这样,我们能最终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是从___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2.第③段主要采用的是______论证的方法,第④段主要采用的是______论证的方法。
3.下面的俗语和事例可以作为第③、④段的论据,请分类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1)可做第③段道理论据的是_____,可做第③段事实论据的是_____。
(2)可做第④段道理论据的是_____,可做第④段事实论据的是_____。
A.湖南卫视举行赈灾义演,募得上亿元捐款。
B.广安、南充谣传将发生严重余震,地震局新闻发布会证实不大可能,稳定了人心。
C.家和万事兴。
D.众人拾柴火焰高。
4.第④段中加粗的关联词“只有”“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本文论述,结合你的体验,说说你及身边的人们是怎样“众志成城”,与灾区人民共渡难关的?(至少说到两点表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