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反 省 精 神孤岛①有一位年轻文人曾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好像他是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通”的外国人。②其...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反 省 精 神
孤岛
①有一位年轻文人曾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好像他是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通”的外国人。
②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思想是有着自我反省与批评文化精神的。
③孔子《论语》中借曾子之口说出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就是一种自省内修的写照。在这里,孔子和曾子等反身拷问自己:应他人之求为他人办事尽心竭力了吗?与朋友来来往往,自己做到诚实无虚了吗?老师(各种老师)教授我的知识,我及时温习了吗?
④一个人,无论他有多么聪明,他的记忆力有多好,如果只会一味地埋头做事,一味地应酬和享受,而不能进行自我反省,那么,他始终浮在外在的事物上面,浮在社会的物质层面,不会拥有宽阔的内心世界,不会有真正的智慧,不会明白世界和人生的本来面目,甚至可以说,他不会有内心深处真正的快乐。
⑤古希腊哲学家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确是一种自在自为的人生状态。
⑥如今,我看到了物质的泛滥,交往的频繁,事物的冗杂,时间被挤扁了,精神受到轻视,就像一位磨菜刀的农村老汉所感叹的那样:“不知道你们城里人一天到晚都在忙些什么?”其实农村也彼此彼此。
⑦忙些什么?我想是“生计”二字。
⑧人类从孔子至今发展了两千年,人人还在只忙着“生计”?两千多年以前,孔子和他的弟子已经能够在忙完“生计”之后,不仅留有学习和互相探讨学问的时间,而且还留下了自我反省的时间。
⑨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枪林弹雨的战争时候,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而现在,世风却将它脱变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
⑩是现代退步了?还是现代的人退步了?我想,就某些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他们的精神空间——的的确确缩小了,真真实实退步了!
小题1:本文先摆出了“                                     ”的反面观点,接着对其予以了否定,并提出了“                                                     ”的正面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了“                                       
                                                                               
                                                               ”的结论。(3分)
小题2:第③段和第⑧段两次提到孔子的言行,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如果将第⑩段中划线的词分别换成“的确”“真实”,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区别?
(4分)
小题4:根据下列材料,联系本文内容,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自省”价值的思考和认识。(6分)
材料一: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材料二:德国人正是以审视和自省的方式看待本国历史,在不断的自我批评与忏悔中改正错误,终于赢得了邻国的尊敬和信任,成功地治疗了战争创伤,走出了战争带来的困境和阴霾,重新融入到欧洲社会之中。
答案

小题1:(3分)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
中国传统思想是有着自我反省与批判文化精神的。
就某些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他们的精神空间——的的确确缩小了,真真实实退步了!
小题1:(4分)第三段列举孔子的言行,是为了论证“中国传统思想是有着自我反省与批评文化精神的”这一论点。第八段列举孔子的言行,是为了证明某些现代的中国人精神空间缩小了、退步了。
小题1:(4分)使用两个叠词,强化了语气,(1分)突出了作者的态度,有力地总结了全文的观点,(2分)使得文章的结论更加有力。(1分)
小题1:略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反 省 精 神孤岛①有一位年轻文人曾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批判精神,不能进行自我反省。”好像他是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一位“中国通”的外国人。②其】;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钱的极点》(有删改,作者:毕淑敏)一文,完成小题。(共11分)
现在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钱成了当今社会的极点。
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虽是无钱之人,却凭医疗常识,想像钱的功能是有限的,理由从人的生理结构而来。钱能买来山珍海味,可再大的富豪也只有一个胃,一个胃的容积就那么大,至多装上两三斤的食物,外加一罐扎啤,也就物满为患了。你要是愣往里揣,轻则是慢性胃炎,重了就是急性胃扩张,后者有生命危险呢。更不屑说,长期的膏粱厚味,引起高胆固醇糖尿病等等。钱能买来绫罗绸缎,可再娇美的妇人也只有一副身段,一次只能向世人展现套在身体最外层的那套衣服。
人和动物在结构上实在是大同小异,从翩飞的蝴蝶到一只最小的蚂蚁,都有腹腔和眼睛。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比如理想,比如亲情,比如自由……都是金钱的盲点。它们可以因了金钱而卖出,却不会因了金钱而被买进。金钱只是单向的低矮的闸门,永远无法积聚起情感的洪峰。
造物给予人的躯体是有限的,作为补偿,造物给人以无限的精神。人的躯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很容易满足的。造物以此来制约人对物质的欲望,鼓励思想的飞翔。于是人类在有了果腹的兽肉和蔽体的树叶之后,就开始创造语言、绘画和音乐……积蓄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华,于是我们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哲学的探讨和对宇宙的访问……那都是永无穷尽的奥妙啊,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就会上天入地呕心沥血地寻找与提炼。
我们现在是站在钱的极点上,但人们在新的一轮物质需要满足之后,回过头来仍然要皈依精神,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
小题1: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3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简述“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思想,而恰恰在这一面钢铁盾牌面前,金钱折断了蜡做的枪头”这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小题3: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简要阐述你对末节中“精神才是人类最大的财富”这句话的认识。(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8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5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坚持要孩子男诺言。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珠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摘自2002年8月12日《文汇报》,有删改,作者:苏军)
小题1:第二段列举寄宿学校、优秀学生、大学生的例子证明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分)                  
小题3:第六段画线的“也许”能否去掉?为什么?(1分)
小题4:你从这篇文章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二)成功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过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它。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_________+_________ +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肆批判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韩愈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愈。他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的公式填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_机遇_ =成功。(4分)
小题2:作者认为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3:本文开头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地引出论题;结尾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化文章的中心。(本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小题4:文中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请就“天资”或“机遇”任选一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为别人鼓掌》,完成答题。(12分)
为别人鼓掌
 骏马虽千里,耕田不如牛;耕牛虽勤奋,看家不如狗。一个人只要用一种健康的心态来看待别人,就会发现,周围的人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长处。因此,我们要乐意把掌声送给别人。
为别人鼓掌,不是刻意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更不是吹牛拍马、阿谀奉承,而是恰到好处地对别人进行肯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有正常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成绩。发现新大陆的航海家哥伦布回国后,就受到一伙人的公然挑衅: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人去航海、去寻找,最终都能找到新大陆。这些挑衅者自己不能成功,还不能容忍别人成功。
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这种小肚鸡肠很可能会发展到害人害己的地步。周瑜虽年轻挂 帅,意气风发,却因诸葛亮的精彩表现而自惭,责怪上天“既生瑜何生亮”,终因气量狭小而自夭;庞涓贵为魏国大元帅,屡立奇功,却因妒孙膑之才,设下阴谋诡计以膑刑加害于他。孙膑任齐国军师后,所向无敌的庞涓终于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
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在我们的成长时期,成功人士的经历往往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成功会正确指引我们,在无形之中帮助我们。当我们走向成功时,更要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鼓掌,也会获得别人的喝彩。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开头画线的句子在文中形象地说明了什么?(2分)
小题2:第2段中“为别人鼓掌”的含义是什么?“为别人鼓掌”的关键在哪里?(4分)
小题3:第3段中作者列举周瑜和庞涓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小题4:文末说“为别人鼓掌,也是在给自己的生命加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回答下面问题(11分)
不能让留言牵着鼻子走
①前不久,“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省秭归县的朋友来访,忧心忡忡地谈及脐橙的销售问题。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一个手机短信让全国的桔子卖不动,我们担心桔子的命运会在脐橙身上重演。产品品质再好也经不起流言的冲击,媒体得帮帮我们呀!”
②这些年来,因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啤酒厂家在生产啤酒时为了去除沉淀物而大量使用甲醛。这个说法迅速传往境外,导致大量中国啤酒被国外商家退货。尽管后来的检测证明,许多中国啤酒根本不含甲醛,即便含有甲醛,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甚至低于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但巨大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另一起类似事件是关于香蕉的,先是说“催熟香蕉有毒”,后来又传出香蕉中含有“疑似SARS病毒”,一时间人们谈蕉色变,香蕉无人问津,蕉农血本无归,光是海南一个省的损失就超过5000万元。
③一再发生的谣言流传导致巨大损失的事件说明,在信息化时代,“三人成虎”的效应被现代传媒手段急剧放大了。一个并不准确的消息,甚至十分荒谬的谣言,借助于手机和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国,传遍海内外,给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害乃至毁灭性打击,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并切实寻求对策。
④先是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广大公众和消费者之所以对谣言、流言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把平时的监管抓紧抓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谣言、流言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市场。
⑤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突发性事件和谣言流言往往骤然降临,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始终紧绷应对突发性事件这根弦,力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拿出对策,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切断”谣言,把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比如,去年的香蕉风波出现后,海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方面在媒体上澄清谣言,一方面安排冷库敞开大门接纳香蕉,100多万元财政资金及时补贴运输车辆,有效地减少了损失。
⑥此外,还要追查谣言源头。对社会危害严重的传言,必须追究源头,依法惩治,这是减少谣言流传的最好方法。连续几起谣言传播的事件并未受到追究,这显然不利于从源头上堵住或减少谣言。
⑦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否则即使应对及时、手段齐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加以处置,而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
小题1:(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3分)对待谣言流传,作者提出了哪些对策?
小题3:(2分)举“啤酒”、“香蕉”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小题4:(3分)细读文章,说一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