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①浩瀚大海上,轮船如果失去了罗盘,就只能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漫长旅途间,行者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只能随遇而安,听天由命;苍茫人生中,我们如果失去了信念,就只能碌碌无为,平庸终生。
②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回顾历史长河,哪一个名人志士不是在荆棘遍布的路上,不懈地向真理进军呢?面对同行的否定,朋友的误解,居里夫妇依然在简陋的小屋里,年复一年地试验研究,终于,镭的发现使他们名垂青史。面对亲人的丧生,自身的伤病,富兰克林依然高昂地向“雷电”发出挑战,终于,“雷电之父”的美称让他名扬全球。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哥白尼就会屈服于教会的淫威,那么“日心说”又将何时出现呢?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爱迪生就会止步于数以千计的失败,那么如今繁华的夜市还会灯光璀璨吗?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中国共产党人怎么能前仆后继,最终***民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呢?是信念让他们披荆斩棘,是信念让他们最终叩开了真理之门。
③对于正在奋斗之中的我们,更需要信念来做指路标。在人生路上,没有人能预见到自己会遇到多少毒蛇猛兽,会经历多少狂风暴雨,然而,如果我们定下方向,拥有信念,又有怎样的艰难困苦会吓倒我们呢?正如风雨中的轮船仍能驶到彼岸,因为它有指路的罗盘;正如饥渴的行者仍能到达终点,因为他有明确的目标。所以,让我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为之努力拼搏,那么,碌碌无为必将与你无缘,成功的史册中必将有你的一席之地!
小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第③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答案
小题1: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可能获得成功。
小题1: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坚定的信念对于成功的意义
解析
小题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小题1:议论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掌握,了解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作答时学会结合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信念与成功①浩瀚大海上,轮船如果失去了罗盘,就只能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漫长旅途间,行者如果失去了目标,就只能随遇而安,听天由命;苍茫人生中,我们如果失去了信念,】;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凡三往,乃见”质疑
王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据《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接受徐庶、司马徽推荐,共访问诸葛亮三次,前两次均未谋面,第三次才见诸葛亮的庐山真面。这一情节无疑是依据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凡三往乃见”等数句,而且一般标点为“凡三往,乃见。”习惯译为:“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笔者认为,这种标点方法有值得商榷之处。
《三国志))记载的根据是诸葛亮《前出师表》“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句,其中并未有第三次才见到之意,而且陈寿本人在《上诸葛亮集表》中也说“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前出师表》完全一致,也没说三顾一见。我们知道,陈寿著史很重视文献依据,由于他本为蜀人,在撰著三国志之前,曾奉命编成诸葛亮集二十四篇,所以《前出师表》的可靠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和杜撰?似乎也可能性不大。众所周知,《三国志》是以选材审慎、笔法谨严为特色,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就评价他“剪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这一点受到清代许多研治《三国志》学者的认同。比如陈寿尽管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的评价极高,说他“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但对其多次北伐的失败,则摆脱传统天命论,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委婉探究其不足。这与后人尤其《晋书》的修撰者对诸葛亮的一味吹捧甚至神化殊不同,而且又以商榷、推测的语气出之,可见其“下笔不苟”的特点。
显然,以陈寿之严谨,“凡三往乃见”不应该是他的臆测、杜撰,其语义内涵也应当不会超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而且以诸葛亮的隐士身份及谨慎、自视清高的个性,决不可能一次面谈即应邀出山,他需要对刘备的人品、个性、抱负、发展等有全面的评估;尤其,《出师表》明确地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推其语气,两人应该有过多次“草庐之中”的交谈。这样看来,“凡三往乃见”句应当别译。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翻译成“总共去了三次,就见面了。”细加品味,似乎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其买,这里存在一个标点的问题,“凡三往”与“乃见”之间,一般用逗号,而联系上下句,实际应标点为句号,即“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此处“乃”的意思为“始、刚刚”,表示很短的时间。如《大戴礼记·保傅》:“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王聘珍解诂:“乃,始也。”再如《札记·月今》:“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生。”而“乃”与“因”连用,可表示一种时间上的承接关系。如《晋书·卫璀传)):“罐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
因此,《三国志》的上面几句可以翻译成:“于是先主就去拜访了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刚刚见面,(刘备)就屏退了身边的人说:……”这种译法,既与诸葛亮“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符合,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 (选自2011年9月21日《国学网》)
小题1:下列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成语“三顾茅庐”起源于《三国演义》37、38回刘备拜见诸葛亮的情节。 |
B.据《前出师表》,作者认为“三顾一见”的说法是出于陈寿的臆测与杜撰。 |
C.第二段列举赵翼《廿二史箭记》卷六的语句证明陈寿“下笔不苟”的特点。 |
D.作者认同尹韵公先生、易中天先生等认为“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
(1)从本文的写作中,你在做学问的态度方面受到怎样的启发?(2分)
(2)请问刘备从拜访到诸葛亮应邀出山的过程中,总共见到了诸葛亮多少次?(要求:从本文中找出理据进行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5分)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
小题2:回答下面问题(3分)
(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分)
(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小题3: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分)
小题4: 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
小题5: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 ( )(3分)
A.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
B.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
C.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
D.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
生命因阳光心态而精彩
马国福
①晨曦中的花蕾,每一片花瓣里都包着一粒粒火种,阳光的纤纤手指点燃了它,大地上就多了一缕芬芳和妩媚。
②流转跳跃在草叶上的一滴露水,每一个表情里都浓缩着对阳光的渴盼和热情,尽管它所投射出的晶莹仅仅是一瞬间或者一个晨曦那么短暂,但是,因为有了阳光的进入融合,它就映照出了生命的韶华和美好。
③你看,院子里那些矮小的向日葵,春日里扎根贫瘠的泥土,没有足够的雨水,足够的养料,足够的呵护,它把信仰的头颅面朝太阳,接受阳光的教导和推敲,在秋天,它以青铜的秉性给大地捧出最甜美的馈赠。我们行走在院落里,葵花的味道唇齿留香,那应该是向日葵所散发的脉脉芳魂吧。
④一个人行走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他没有阳光心态,他只能给自己留下阴影,没有人会发现他是否具有葵花一样的魅力。
⑤如果晨曦中的花蕾没有阳光的点燃;如果草叶上的露水没有阳光的照射;如果矮小的葵花没有阳光的引导;如果一个人没有阳光的心态;世界将是多么的单调黯然?生命将是怎样的苍白颓废?人生将是怎样的沉闷无序?
⑥我们的心灵需要保持阳光心态。那是黎明前划破黑暗的一缕希望曙光。那是挺拔在人生低谷之上的一棵遒劲青松。那是一面最先抵达理想彼岸的风帆和旗帜。
⑦一个成熟的心灵最可靠的标志是保持阳光心态。这样的心灵被纯粹的美、圣洁的事物打动,连心灵里那些皱褶的部位,藏着细小阴影的部位,都会被苍穹下慷慨淡定纯正的红日完全照亮。
⑧你看,保持阳光心态的人,尽管生活给予了他黄莲,但是他却能在阳光与露水相遇时,以乐观豁达把黄莲、阳光、露水勾兑出人世间最可口的绿色饮料。
⑨二战时期在纳粹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玛莎的犹太族小女孩写过一首诗:这些天我一定要节省,我没有钱可节省,我一定要节省健康和力量,足够支持我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我的神经我的思想我的心灵我精神的火。我一定要节省流下的泪水,我需要它们很长时间。我一定要节省忍耐,在这些风雪肆虐的日子,情感的温暖和一颗善良的心,这些东西我都缺少。这些我一定要节省。这一切上帝的礼物,我希望保存,我将多么悲伤,倘若我很快就失去了它们。
⑩在食不裹腹朝不保夕的环境和条件下,玛莎仍然热爱着生命。她不怨天尤人,她只是一点一点地聚敛心里的光,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少了,但她心中的光却多了。她不畏惧厄运,她只是用自己稚嫩的文字给自己弱小的灵魂取暖;她不悲观失望,她只是节省着自己的泪水和精神的火,用这些微弱的火烘烤自己所处的阴暗的角落。这是天使的语言。乐观、豁达、坚强。字里行间充满希望,每一个音符都富含金子的硬度,每一个笔划都贯穿信念的力量。
⑾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使你处在寒冷的冬天,只要你练就阳光心态,你就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即使你被逆境所困,只要你保持阳光心态,头顶的乌云总会被它所射穿;即使你被挫折和失败一次次打翻,只要你坚守阳光心态,你同样可以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把苦涩的微笑留给昨日,用不屈的毅力和信念赢得未来。
⑿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撕碎,但不可以被打倒”,因为只要你保持阳光心态,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颠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用颓废、退缩、消极的剪刀剿灭了心中那片有如火山般沉寂的光。水声亦作琴声听。保持阳光心态,我们可以让生活化弊为利,让苦变甜,让恨生爱,让单调变得丰富,让消极变得乐观。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期待,是一种心境的胜利和收获。
⒀保持阳光心态,那是信念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⒁生命,因此,而精彩!
选自2012年第1期《三角洲》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2:请具体分析文章前三段写花蕾、露水、向日葵的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3:谈谈你对文章第⑧段内容的理解。(4分)
小题4:⑨、⑩两段分别以怎样的表达方式什么为主?试分析这两种表达方式在两段文字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5:文章的⑾、⑿两段都运用了引用论证,你觉得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
吹尽狂沙始到金
王开林
①在自然世界,人类堪称最智慧的灵长动物。在社会组织中,个人也算是最活跃的单元细胞。但这并不能保证任何智者为人行事时时处处都能有正确无误的认识、精确无差的判断和准确无失的把握。出错和犯错在所难免。人的一生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也是不断认错、纠错的过程。总有吃不完的堑,长不完的智,吸取不尽的教训,积累不够的经验。
② 【甲】
③圣贤同样会犯错,甚至会犯下大错、特错之外的低级失误。就说孔夫子吧,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身处乱世,痛心礼崩乐坏1,他周游列国,宣讲仁义道德,不遗余力。然而他四处碰壁,几度受困,郑国人甚至当着其门徒子贡的面嘲笑他为“丧家之狗”。孔夫子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就因为他的判断出现了一个漏洞,在一个武力称雄、威权至上的时代,他竭力宣讲的仁义道德一钱不值。他向那些崇尚武力、内心阴暗的君王发表“仁者爱人”的高论,无异于对牛弹琴。于是孔子改弦易辙,调整思路,端坐杏坛2,收纳三千门徒,悉心传授六艺,培养出七十二贤人,极一时之盛,垂千古之范,这才算纠错成功。
④一个人认识自己的失误,及时总结教训,加以补救,永远都不算晚。 【乙】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大人物容易犯大错,小人物容易犯小错。小人物犯大错,纵然酿成伤身致命的祸患,毕竟荼毒不广。大人物收天下之铁,铸成大错,则可能贻害千秋。
⑤人的一生多半由错误构成。这话似乎很消极,其实不然。
⑥一个人成功与否,幸福与否,这要视乎他的判断能力、行动能力、纠错能力的强弱和运气的好坏而定。他认识错误的程度越深,犯错之后的补救越及时,纠错越到位,获取成功和幸福的机率就越大。智慧的人能从一连串的小错中分辨出正确的路数,愚蠢的人则将一连串的小错零存整取。所以说, 【丙】 不能记住历史教训的民族是落伍的,也是不幸的。
⑦不忧黄沙一吨,且喜黄金一克。错误即黄沙,正确即黄金。“吹尽狂沙始到金”,怎么个吹法?如何从一吨错误中找获一克正确?如何从多次失败中捕获一次成功?对此,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法门是相通的,那就是:别闷头闷脑地蛮干,先看清前后左右,多参照古今中外。真正的大成就者,他们的高明之处并非不犯错误,而是不重蹈前人的覆辙,他们另辟蹊径,就算走错了路吧,也能欣赏到异样旖旎3的风景;就算办错了事吧,所收获的一大把教训也能兑换到比黄金更宝贵的觉悟。
(有删改)
1 礼崩乐坏:指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2 杏坛: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后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
3 旖旎:形容柔和美好。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小题2:说说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什么能“垂千古之范”。(3分)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春秋时卫国的精英、孔子的好友蘧(qú)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反省之深,对自己要求之严,远远高出当时的名士。
②不能记住以往教训的个人是失败的,也是悲哀的。
③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
①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②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1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3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
③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⑤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⑥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4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6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7 世上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4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6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7 世上没有一个
⑦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小题2:为什么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4分)
小题3:第①段划线的词语“在一定意义上”能否删去,为什么?(5分)
小题4:文章开头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本文就“独处”谈论了很多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交往”是一种更大的能力。请联系实际,就“交往”是一种更大的能力,谈谈你自己个人的理解。(5分)
最新试题
- 1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 2如图,学校准备新建一个长度为L的读书长廊,并准备用若干块带有花纹和没有花纹的两种规格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地面砖搭配在一起,按
- 3计算:32-2=( )A.3B.2C.22D.42
- 4如图,在△ABC中,AB=AC,BD⊥AC,垂足为D,则∠DBC等于( ).A.B.C.D.
- 5设f(x)=ax3+bx+c(a≠0)为奇函数,其图象在点(1,f(1))处的切线与直线x-6y-7=0垂直,导函数f′
- 6函数f(x)=log2x-1x的零点所在区间( )A.(0,12)B.(12,1)C.(1,2)D.(2,3)
- 7蚂蚁、蝴蝶、金龟子和蜻蜓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完全变态 ( )
- 8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少数民族人口大约占8.49%。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部和西部地区B.东部和中部地区
- 9_______ 国 ______ 科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_______ 和 _______ 组成的
- 10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
热门考点
- 1在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NaHCO3溶液中:c(OH-)+c(HCO3-)+2c(CO32
- 2My hometown is _______ beautiful than his. [ ]A. very
- 3如图,AB是⊙O的直径,AC是⊙O的切线,A为切点,连接BC,若∠ABC=4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C>A
- 4遗传病是指 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 所控制的疾病。如: 、
- 5下列标点符号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正确的是[ ]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____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风情_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节选)文晓方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于他是北京师范
- 7一束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是6.00×10—7 m,当它进入玻璃中传播时速度变为2.00×108 m/s,则该玻璃的折射
- 8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和 两种,气体液化时要 热(
- 9丽霞同学打算今年署假期间到北京观看第29届奥运会,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明朝时北京城的城中心应该是[ ]A.宫城B
- 10化简的结果( )A.x+yB.x-yC.y-xD.-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