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阅读(7分)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议论文阅读(7分)
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一年半”。他在“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有事可做,也可过得愉快”的信念支持下,开始最后两部著作的写作。他最终没有活过“一年半”,但气管被割开,“枯瘦得像仙鹤一样”的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完成了日本学术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一年有半》《读一年有半》。他在重病期间写的名诗《跌倒时也要笑》,也在日本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② 跌倒也要笑,是苦中作乐的顽强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具有这样的可贵品质,早晚会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即便壮志未酬,也会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当年,曹操兵败赤壁,80万大军被扫荡一空,身边只有数骑。逃亡路上,将士都心情沮丧,无精打采。曹操却谈笑风生,似乎是在凯旋。他的乐观情绪感染了周围的人,行进速度明显加快,不久便脱离险境,回到魏地。后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也没要太长时间。
④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这一跤让他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先贬黄州,又贬颖州、惠阳,最远贬到海南儋州,这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面对人生低谷,超强的乐观精神救了他,东坡放言:“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一日一笑,此生快哉!”于是,黄州城外赤壁山前开怀一笑,《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便横空出世,奠定了他文化伟人的历史地位。
⑤曾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夏娃,一个苹果砸中了牛顿,还有一个苹果在乔布斯手中,这个苹果被咬去一口,是他多年遭受苦难的隐喻。创业、跌倒、再创业、再跌倒,经过十几年的打拼,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和产品。可是,他的手下居然发动“政变”,把他从自己的公司扫地出门。跌了这样的大跟头,他不过淡然一笑,又开始重新 创业。不久,机会来了,他原来的公司终于看到了他的价值,又请他回去主持大局。从此,他便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事业一路高歌,奇迹接连出现,他的产品影响了整个世界。
⑥《菜根谭》说得好:“得意时论地谈天,俱是水底捞月;拂意时,吞冰啮雪,才为火内栽莲。”就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处处顺境,就得不到真实修行;必须要在逆境中,才能够有所成就。作为一个创业人,不经失败,不跌跟头,没有“跌倒也要笑”的精神,也不会真正成熟。只有在跌倒的时候仍然能够直面南天,能够仰天长笑,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才能成为一个成功者。
小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分)
小题2: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
小题3:选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选文③、④、⑤段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2分)
答案

小题1:跌倒了也要笑。
小题2:引出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小题3:举例论证,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跌倒了也要笑”的中心论点。
小题4:不能,因为③④段讲的是古代的事例,而⑤段讲的是现代的事例,这正好和②段结尾的话“从古到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相照应。如果调换则逻辑顺序混乱。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通过一个故事引出论点,“跌倒了也要笑”。
小题2:
试题分析:一般情况下,所引用的故事有3个作用,要求学生牢记。1.引出论点,2.激发读者兴趣。3.能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小题3:
试题分析:文中用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故采用了举例论证。其作用是: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举例的时间顺序,从古到今。
核心考点
试题【议论文阅读(7分)① 日本著名哲学家中江兆民,早年留学法国,学养厚重,著述译著多部,人称“东方卢梭”。1901年,他54岁时被检出患了咽头癌,医生判断最多只能活】;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4分)
生活,我对你心存感激
①也许我们曾经埋怨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感情、事业、学习等)的失败而怨天尤人,好像很后悔自己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年代,但请别忘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②山外青山楼外楼,生活富裕且自由2 这应该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吧!而这一切都是我们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结果呀!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我们只有好好地去珍惜才是,绝不要因为一时的不如意或者失败,而去埋怨,去破坏我们的家园。
③总相信生活是美好和富有希望的,人生是精彩而美丽的。当我们以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我们就会发现现实并不像你我想象中的那么的恐怖和不公平。就像那墨色的夜幕虽然显得有些可怕,但它也时常困有群星的点缀而显得迷人!即使生活中偶尔有那么一点不顺,我们也不必为此而埋怨或者放弃我们的目标,应该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④人生,有时也需要一些起伏才显得更加有意义,才更懂得如何去珍惜并努力争取。平静的海面固然很美,但乘风吹拂的海面也不失为一种美丽。而且平静有时也显得不够活力,波动也不代表就是不好呀。正如诗人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落红是一种生命结束的象征,但这样的牺牲是非常值得的呀。待来年它依然再焕风采,再创辉煌!
⑤我们都会有生老病死。对于这样一个话题,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独到的见解。我们应该珍惜与生带来的病痛,不需要过分地去想如何才能避免,因为世界万物是有因果关系的。倒不如好好珍惜自己愉快的每一天。生活应该是由许多元素构成的,不管是快乐、欣喜的,还是烦恼、痛苦的,都只是生活的一些元素,并非是全部。是快乐或欣喜,值得我们高兴与回味;是烦恼或痛苦,也值得我们思索与珍惜。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比较完整的。
⑥“落花人独立,细雨燕双飞。”尽管是凄凉了点,但也是一种美景。是人去楼空也好,物是人非也罢,是现实的就要乐观接受。人生快乐有时,痛苦有时,总有些事不能坚持。假如一味地去挽回那些原本就要消失的事物,是不是有些不值得呢?尽管是如此,我们也不应该去找任何借口,因为做人就应该是这样: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我们只要尽自己的所能去完成我们需要做的事,就算是失败又何妨?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生活也许不能带给我们满意的东西,但我们可以自己去创造。凭借它给我们提供的条件,生活的本质不是直线的,而是曲线的美。因为曲折坎坷,我们才知道珍惜它的不易;因为失败,我们才能激志奋发;因为奋发,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素质;因为有了提高,所以更求上进。
⑧因为生活给我带来了这些,因此我爱它。这样我时常心存感激。
小题1:请简要概括一下作者的主要观点。(2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6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环境、境况和遭遇。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状态。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敞开心胸迎接阳光的明媚,也有那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积极汲取新的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当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他宽容的怀抱接纳你。”关键是要确立时机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深思精进。同时还应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保持清醒的头脑,沉下心来读书,清醒认识自己,理性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机遇。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逆境为机遇,最终逆境反倒助之“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爱默生认为:“艰难时刻具有科学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是决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很多伟大的发明与发现,恰是当事者于现实中走投无路、转而沉湎于书本与思考时突然发现的。在我国历史上,在人生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屈原被放逐而作《离***》,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长征时中国革命处于逆境时期,每天面临敌人围追堵截,但***仍坚持在马背上读书学习,并写下不少流传后世的名篇佳作。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人赶走心里积压的阴霾,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发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处顺境而不自满,处逆境而不气馁,处闹境而不浮躁,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保持一颗年轻上进的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3年12月3日,有删改)
小题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小题2:参照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在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不超过20字)(2分)
小题3:请你结合自己读书经历,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读书与境遇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共8分)  
高枕应忧
①在《战国策》中有个叫“高枕无忧”的成语。冯谖告诫孟尝君,世事无常,应做多手准备,才会增加胜算,仅此而已,却不是再无忧虑的意思。后人也常误解,以致忘乎所以。在危急来临时,茫然失措。试想,高枕卧眠能减轻头部压力,容易入睡,但也会引发歪颈、梦魇等病痛,忧愁将会更大。
②陈胜首举义旗对抗暴秦,称王后,以为天下尽在掌握中,渐忘鸿鹄壮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以致兵败被***。职场的高手们常抱怨没有机会升迁,但当机会来临,却没有足够的本领胜任,与其说败于旁人之手,倒不如说败在自己手上。
③环境安逸,人易思想麻痹,渐丧拼搏意识,变得懒惰愚蠢。这与【 甲】同理。
④不少人以为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就可以不再费力,事实上,并不存在“一劳永逸”这种情况。秦始皇统一疆土、文字和思想,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又修筑万里长城,以为就能千秋万世,但到了二世就遭楚人付之一炬。环境是变化不定的,沉稳如桑田尚能化作沧海,何况是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
⑤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唐朝第一个治世,但他并未知足,常告诫儿子:【乙】,李治和武则天听进去了,所以又有“贞观遗风”。沈从文暮年广受崇敬,仍专心学问,极少出席宴会,因为在虚名中最易侵蚀思想,再难达到巅峰级的宗师地位。这令今朝许多一举成名后,就随便打发时光的名家汗颜。
⑥《小李飞刀》就把“高枕应忧”一词演绎得淋漓尽致,天机老人自恃排名第一,并未对上官金虹多加防范,而惨遭***害;上官金虹转正成第一,与排名其后的李寻欢交战,可说信心满满,却是一招落败,临死也不敢相信:“这不可能!”
⑦古代医书曾指出:“枕头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至于如何绽放生命之花,关键之一在于把握好安乐时的心态,警惕【丙 】。多点盛世危言,随时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保大事无虞。
⑧“高枕应忧”和【丁】的精髓同源,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忧患意识不是消极心态,不是缺乏信心,而是为了“安逸”的环境更加持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3期  作者 江泽涵)
小题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本文第⑤⑥两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根据文意将下面四个句子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填序号)
(2分) ① 居安思危           ②盛极易衰,乐极易悲 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有某种高度,是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抵达了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下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已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竟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惟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定一切;奸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决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小题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分)
                                                                                           
小题2: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6分)
有书赶紧读
黄以华
①曾有报纸说,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说其“不能等”,是因为它是用特制墨水印刷,再用塑料袋密封。拆封后2至4个月,墨迹碰到阳光和空气后就开始逐渐消退,最后变成不着一墨的笔记本。出版商以此提醒读者:有书赶紧读!看了这个消息,我从心底敬佩出版商的良苦用心,也由此想到更多。
②古人说“书非借不能读”,只有借别人的书,有了还书期限的限制,有了外在的压力,才会有动力去读完一本书。如果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没有了压力,人便会变得懒散,读书也永远成了一个计划。由此想到出版“不能等”的书,仿佛也是给读者立了一个还书的期限,有点儿与“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相通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以此来劝诫人们读书要趁早,读书不能等,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④但是,在我看来,“不能等”的书也许还有更多含义。在现代生活中,一些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对读书失去兴趣。在他们眼里,读书或许只是升官发财、改变命运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敲门砖就该扔掉了。还有的人浮光掠影,只是满足于在网上浅阅读,搜集奇闻逸事,不愿意也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读本书。在这种情况下,一本“不能等”的书,对他们来说又是一种善意的规劝:读书拖不得,好东西是不等人的,要是不及时抓住,过了这村,就没有这店了。
⑤如果阿根廷这家出版商策划图书时有这种用意,那简直有种与读者心理博弈的味道了。尽管如此,这种良苦用心只可理解,却不值得效仿。毕竟图书是传承文明的工具,大家都去出版“不能等”的图书,这个工具就有可能丢失,如果是这样,损失就太大了。
⑥与“不能等”的图书相关,我想到更为多样的一些方式,比如《人民日报》曾介绍过河南固始县采取定期个人述学、群众评学和组织考学的方法,解决干部不爱学、不真学和不善学的问题——形式虽有不同,用意却有相通之处,都在劝人向学,劝人读书。只是外因毕竟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想真正读点书,学点知识,关键还在于人自身。思想问题解决了,时间便像海绵里的水,挤也挤不尽。
⑦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抓紧时间读书。
(选文有删改)
小题1:选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小题2:文章开头从“阿根廷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能等’的文学选集”的故事写起,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文末提到“不读书的民族没有希望”,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应该怎样做?(3分)
小题5:请写出一则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或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注明作者或出处。(2分)
小题6: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利用时间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的。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