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讲理与讲礼
李敖
中国民族对“讲礼”很拿手,对“讲理”却不在行。
“礼”在古典解释里,虽然也有“理”的意味,但是两者你东我西,愈分愈远。“礼”变成人与人“交接会通之道”,变成仪规,变成俗套,甚至变成虚情假意。在这种方向的演变下,“礼”在许多点上,就跟“理”发生冲突。冲突的原因在“礼”是讲谁大谁小的;“理”却是讲谁对谁错的。讲谁大谁小,就没有是非可言,一切都是听凭摆布,一切都和稀泥,这就叫“礼之用,和为贵”。
在“礼之用,和为贵”路线上发展的民族,一切都要“以礼自防”。除非特立独行之士,谁也不敢“无礼”。晋朝阮籍的嫂子回娘家,要出发了,阮籍来送行。照中国礼法,小叔子跟嫂子不打交道的,“叔”字的本义是“俶”字,古书里说:“叔,俶也,见嫂俶然却退也。”就是说,“叔”乃是“一见大嫂就向后转”的意思。礼法这种规定,阮籍就不以为然,他给嫂子送行,别人说闲话,他白眼一翻,骂道:“礼岂为我设邪?”(礼是给你们凡夫俗子订的,难道是为我订的吗?)
在阮籍眼中,给嫂子送行才是真正的礼貌,才是真正的合礼合理,“礼”在合理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无理。
在到处“讲礼”的传统中,中国民族的“讲理”训练很薄弱,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夫子。孟夫子证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他完全不想想,如果主张人性恶的人出来,也宣称“人性之恶也,犹水之就下也”,他凭什么说水只为他的理论流,不为别人理论流。
在中国式的“讲理”中,最多孟夫子这种“理不直气壮”的角色,用这种态度讲谁对谁错,没有真理,只有无理取闹。这种人不适合讲理,而适合打架,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这才叫“礼尚往来”呢!
(选自《昨日以前的阳光》)
小题1:通读全文,请分条列举中国民族对“讲礼”很拿手的具体表现。(3分)
小题2:作者运用阮籍的例子,意在阐述怎样的观点?(2分)
小题3:孟子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作者引用他的名言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这种人不适合讲理,而适合打架,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这才叫“礼尚往来”呢!
答案
小题1:①“礼”变成人与人交往的仪规、俗套、甚至虚情假意;②无是非可言,和稀泥,一切听从礼的摆布;③一切“以礼自防”,不敢“无礼”。(3分)
小题2:①只有特立独行之士才敢蔑视礼制,否则,一切都要“以礼自防”,概莫能免;②真正的“礼”在合理的基础上才有意义。(2分)
小题3:①中国民族的“讲理”训练很薄弱;②中国式的“讲理”中最多的是孟子式的思维方式;③引用孟子的名言说明中国人“讲理”不在行由来已久;(答出任意两点给2分)④事例典型,具有很强代表性,说服力强。(1分)
小题4:这句话刻画了中国式的“讲理”,表面是讲理,实质是蛮不讲理,行为简单粗暴;“礼尚往来”一词,实际是褒词贬用,讽刺中国民族“不讲理”的普遍性劣根性;作者用语生动形象、幽默讽刺、说理深刻。(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此处从“讲礼”三点不恰当的表现总结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此处从儒家学说的道理来论证中国民族的“讲理”训练很薄弱,不在行也由来已久等道理。
小题4:
试题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从语言特点角度来分析;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讲理与讲礼李敖 中国民族对“讲礼”很拿手,对“讲理”却不在行。 “礼”在古典解释里,虽然也有“理”的意味,但是】;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例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②真正有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有删改)
小题1:文段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小题2:结合文意,说说“人应该确立起真正的信仰”的含义。(2分)
阅读李静美的《恩惠的倒钩》,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什么叫过错?任何东西只要一过头,也就错了。
②感恩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恰似一碗味道纯正的高汤,但添油加醋一过分,便原味尽失,出现了令人作呕的怪味。某学校可能是感恩的文章写多了,父母之恩、老师之恩、朋友之恩、自然之恩等等似乎出不了新意,便转向感谢遗弃自己的人、欺骗自己的人、鞭打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人乃至自己的敌人,于是,感恩便成了神话中的“统仙袋”,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没有好坏、没有是非、没有真假、没有善恶、没有美丑、没有敌友,不管犯什么罪的人,都可以找到向他感恩的理由,就像文革时期的全面武斗的理由一样:好人打好人是好事,因为不打不相识:好人打坏人活该,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坏人打好人光荣,因为被敌人反对的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如此感恩下去,不但日本人应当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恐怕也要向靖国神社磕头了。
③另外,感恩本是人们发自心底的自发性行为,它是以施受双方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谦让为前提的,如果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对受恩者的道德要求;那么,“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便是施恩者的道德标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感恩当着施受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加以强制,便变成了交易。报载:湖北省襄樊总工会取消了5名贫困大学生的受助资格,理由是他们不懂得感恩,受助一年多,没有给援助者写过一封信、打个一个电话。这样的活动,不得不让人忧虑:在取消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资格的同时,也取消了中国孝义文化的精髓。对施善者来说,善有真假之分,“善而急人知,善虚即为恶意”,如果捐助的目的,只是为自己扬名立万,这不是真善,而是奸商,因为商品广告费要比善款昂贵得多;对受助者来说,感恩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的见诸于语言,有的见证于行动,说感恩的未必会感恩,不说感恩的也未必不懂感恩。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大恩不言谢”之说,如果每一种善行,都要求受助者以规定的形式来进行回报,便如堂恩所说的那样:“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者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到哪里。”
④中国孝义文化博大精深,在这片礼义之邦的国土中,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每一个善行,但对施恩者的过度崇拜,往往会成为民权下跪的明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善行是称颂的理由,但不是依赖的路径。感恩是人类最美好的品质之一,但带倒钩的恩惠却是需要我们共同警惕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小题2:第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3分)
失败是个未知数
①你舔尝过失败的滋味吗?
②测验不及格,升学考试不进分数段,比赛取不上名次……这都叫失败,失败的滋味当然是苦的。
③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或那样的失败,只不过有的人栽跟头栽得多些,有的人栽得少些罢了。可以说,人生就是不断栽跟头,而又不断爬起来前行的漫长过程。
④失败的下一站是“痛苦”,但却不是终点站,而是岔道口。这岔道口岔出两条路:一条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路,这条路通向彻底的失败;另一条是汲取教训,再接再厉的路,这条路通向再失败或失败的反面——成功,但只有踏上这条路,才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一个人遭到了失败,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结果。问题在于:站在“痛苦”这个岔道口的时候,自己选择的是哪一条路。
⑤十九世纪初,有一位英国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懊丧。茫然中,他忽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风中拼力结网,蛛丝一次次被吹断,但蜘蛛一次次拉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把网结成。将军深受激励,后来重整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自己从前的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
⑥失败并不可怕,痛苦并不可怜,只有怯懦才是可悲的。失败是一个未知数。当我们在失败之余,勇于化痛苦为动力,那么,就有可能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小题1:“失败是个未知数”中的“未知数”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2分)
小题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别让心灵的天空笼上“霾”
李良旭
有一次,儿子下班回到家,脸色阴沉着。看到儿子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我关切地询问儿子遇到了什么事,怎么好像不开心?
儿子听了,向我说起他一个同事最近买了一套大房子和一辆小汽车,显得十分气愤。说着说着,还说到一个亲戚,说那个亲戚种种不是,好像那亲戚阻碍了他的生活,让他活得喘不过气来。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听罢儿子的发泄,我轻轻地说了句,你不应该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霾”,这样下去,会影响到你的人生的。你有你的生活,他有他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根本交汇不起来,何必让他成为自己的“霾”?
儿子一下子没有听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问道,什么“霾”?
我严肃地说道,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那些悬浮在空气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我们看不见周围景致,这种霾,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害。在生活中,也有一种“霾”,这种“霾”其实并不存在,可是由于自己心胸狭窄,让别人成为自己的“霾”,长期下去,必定影响自己心态和情绪,人为地给自己造成了一种心灵伤害。
听了我的一番话,儿子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仿佛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思考中……
过了好几天之后,一次,吃罢晚饭,儿子坐到我身边,一脸认真对我说道,爸爸,您上次讲的那句话,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着,我觉得您说的很有道理,我不应该让别人成了我自己的“霾,”别人有别人的生活,可有时,我却从他们的生活中,看到了种种不是,觉得他们应该像我想象的那样去做,其实,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儿子说罢,脸上绽出真诚的笑容。那笑容,有一种豁然开朗的美好和清澈。
看到儿子渐渐消除了萦绕在自己身边的“霾”,我伸出手,搂住儿子的肩膀,深情地说道,孩子,你能有这种醒悟和认识,我感到很高兴,这是你人生的一种成长和进步。人生中,有的人之所以感到活得很累、很压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他看不得别人的好,内心产生了严重的羡慕嫉妒恨的心理。这样使得自己心灵的天空笼上了“霾”,压得自己透不过起来。
儿子静静地听着,忽然,他也伸出一只手,紧紧地搂住我的肩膀,眼睛里闪烁着一丝晶莹,他激动地说道,谢谢爸爸,您说的太好啦,简直说到我心里去啦!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生活,谁也不可替代。只要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俩的手互相搂住彼此的肩膀,那一刻,我感到周遭萦绕着一脉浓浓的化不开的温馨和甜蜜,在缠绵着,涟漪着……
(选自《好家长》2013年第4期)
小题1:通读全文,理清文中“儿子”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激动感谢
小题2: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1)阅读第六段,展开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心理活动。(2分)
听了我的一番话,儿子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仿佛陷入到一种深深的思考中。他在心里想道:“ ”
(2)第八段“儿子说罢,脸上绽出真诚的笑容”,运用神态描写,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3: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2分)
小题4:文章以“别让心灵的天空笼上‘霾’” 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5:本文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都是写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的故事。请比较这两篇文章在选材、立意、写法这三方面的不同点。(3分)
曾国藩的“微博”
①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②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做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写日记不光自己看,还让别人看。虽然那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布到网上,与粉丝们互动,但曾国藩有他的办法,他把日记抄录数份,然后在朋友圈子里传阅,朋友们会在后边加批注,谈自己的感想,或批评,或鼓励,就像现在粉丝们的跟帖一样。
③比如,有一次,好友倭仁在他的日记后批语道:“我辈既如此学,便须努力向前,完养精神,将一切思维、闲应酬、闲言语扫除净尽,专心一意,钻进里面,安身立命,务要另换一个人出来,方是功夫进步。愿共勉之。”曾国藩看到后的反应是,“为之悚然汗出”,然后感叹说,不如此“安得此药石之言”。还有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骆秉章对他很冷淡,他的弟弟曾国华评论说:“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这让他如醍醐灌顶,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对这位前辈加上级汇报工作或说话总是不容置疑,于是一下子警醒过来。
④日记通常都是非常私密的东西,通常都会严加保密,不让外人知晓,可曾国藩为什么如此开放呢?
⑤原来他在日记中虽然能够毫不留情地剖析自己,做到狠斗私字一闪念,但自己的缺点、错误或是陋习改正起来却非常困难,总是改了犯,犯了改,改了再犯。例如,他曾在日记中立誓“夜不出门”,但还是经常“仆仆于道”。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二十五两天,京城刮起大风,他仍然“无事出门”,回来深切自责:“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十二月十六日,菜市口要***人,别人邀他去看热闹,他“欣然乐从”。
⑥内修效果不理想使曾国藩认识到,光靠自我反思、自我监督是不行的。于是他把日记公开,让众多的眼睛看着自己,并且通过亲人朋友的“跟帖”、点评,点醒和提示自己,形成强大的外在监督力量。用他的话说就是:“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有所成。”完全靠自己监督自己,往往靠不住,人都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才能做出真正的改变。
⑦曾国藩天资并不聪慧,但却成为“内圣外王”式的人物,成为清朝的“中兴之臣”,与他注重自我修养,使自己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而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写这种类似“微博”的日记,并公之于亲人朋友,成为他最重要的自修方式。
⑧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即使你自制力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不是向外显现力量,而是能放下身段,放低自己,不断从外界汲取力量。这,正是曾国藩最聪明的地方。
小题1:标题中“微博”指的是什么?这样拟题有什么好处? (4分)
小题2:选文第⑥段引用曾国藩的话:“势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曾国藩开放自己日记的聪明之处。 (4分)
小题4:阅读曾国藩一则“微博”,请你做点评注,跟一下贴:(4分)
道光二十年六月初七日
留馆后,本要用功,而日日玩仍,不觉过了四十馀天。前写信去家,议接家眷。又发南中请信。比作季仙九师寿文一首。馀皆怠忽,因循过日,故日日无可记录。兹拟自今以后,每日早起,习寸大字一百;辰后,温经书,有所知则载《茶馀偶谈》;日中读史亦载《茶馀偶谈》;灯后不读书,但作文可耳。
最新试题
- 1下面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使得中国人常常是安土重迁,故土难离,所以离开故土的
- 2大力提倡“绿色化学”是消除污染的根本手段.下列措施中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A.处理废弃物B.治理污染点C
- 3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主要负责处理财政事务的是A.秦朝的郡尉B.汉代的刺史C.宋代的三司使D.元朝的“国师”
- 4七(二)班有45人参加期末考试,其中有42人及格,从中任意抽取一张试卷,抽中不及格的概率是( ).
- 5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 ②实际上对议会负责③掌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
- 6历史上,贝壳、粮食、皮革都曾充当过商品交换的媒介,但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贵金属”长期占有了货币的宝座。这是由于“贵金
- 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据此判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8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A、向斜谷 B、背斜谷 C、向斜
- 9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_______部,云南省的______部。
- 10After ________ dinner, Stephanie likes to play ________ guit
热门考点
-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
- 2空气中含有NOx、CO2、CH4、O3、含氟化合物等会引起臭氧空洞效应、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等破坏环境的作用。下列气体中
- 3“神七”载人飞船所用固体燃料是铝粉和高氯酸铵(化学式为:NH4ClO4)的混合物.发射时,点燃铝粉产生大量的热引发高氯酸
- 4关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粮食供应不足
-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题1: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曲线与___变化曲线比较接近,海水盐度最 高值出现
- 6下列有关被子植物种子和果实形成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落在柱头上的花粉,萌发生出花粉管,每个花粉管中含有两个精
-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
- 8Have you ever met with this case in your life________you can
- 9Attitude is an internal(内在的)state that influences the choice
- 10如图所示,有一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一光滑小球处在斜面与车的竖直前壁之间,设前壁对小球的支持力为FN1,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