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①
1.大雁是报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2.直线、200 3.冬;春。冬天在晚上觅食活动,春天放心大胆地觅食、活动。 4.归来的大雁让香蒲摆脱了冬日的严寒,从此蓬勃生长,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 )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 )而且声调忧郁( )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 )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1.在文中“( )”填上标点符号。 2.为“爱鸟者”的解释选择正确答案( ) A.“我” B.爱鸟的人 C.“我”及像“我”一样的人 3.文中加粗词“所有”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画“_______________”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为了一己私欲,使大雁失去亲人,使孤雁如此悲痛,于心何忍!请你写一条警示性的标语,要求人们保护大雁,保护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①蛇类是古老而现生的爬行动物,在分类学上与蜥蜴类同为爬行纲动物的有鳞亚纲。 ②当今地球上栖居的蛇类有3000种左右,其中毒蛇约650种,隶归于约400属11科。此外,还有2科化石种类。我国所产的蛇类有8科64属200余种,其中毒蛇约40多种。 ③蛇类在世界上的水平分布,以热带、亚热带的数量和种类最多,寒带最少。蛇类垂直分布最高记载是海拔4880米。2000米以上种类较少。从沿海到海拔1000米左右最多。 ④蛇类的栖居场所很多。有穴居的盲蛇,洞栖的红沙蟒,树栖的有过树蛇等;陆栖的如锦蛇,淡水栖的如水游蛇,海水栖的如海蛇等。 ⑤蛇类的活动有明显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眼镜王蛇、眼镜蛇为昼行性蛇类,金环蛇、银环蛇怕强光,为夜行性蛇类,尖吻蝮、蝮蛇喜欢弱光,为晨昏性蛇类。 ⑥决定蛇类昼夜活动规律的因素相当复杂,主要有视细胞的类型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也有温度与湿度对蛇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蛇一般在天气闷热、雷阵雨前后或久雨骤晴,空气湿度较大时喜外出活动。 ⑦蛇类活动的季节性也很明显。一般蛇的活动期是从春天到冬初。每年3月中下旬,蛇类冬眠初醒反应迟钝;4月下旬至5月初时,蛇四处觅食、蜕皮,随后进入交配季节;6月间的蛇活动频繁;7~8月气温较高,蛇多迁往水边隐蔽处生活,清晨、夜晚出来活动;9~10月的蛇大量捕食,以增加体内养分的积累,为越冬准备;11月间气温降至13℃以下,蛇类陆续入洞冬眠。 ⑧在蛇类的肥育时期,也正是捉蛇、吃蛇旺季,蛇遭受大量捕***,年复一年,致使野生蛇类的质量和种群数量逐年下降,还因人口增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乡建设与改造,蛇类的存活变得愈来愈困难。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严禁捕***野生蛇,并运用生态学知识,改善蛇类生存条件。 ⑨20世纪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取得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曾受到大自然严酷的惩罚与报复。以蛇为例,我国南方有些地区,因蛇类数量剧减,造成鼠害的发生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益严重的威胁。 ⑩总结人类的经验,在蛇年伊始,我们严肃地谈谈蛇的保护问题,无论对于蛇还是我们人类,其意义都是深远而现实的。 1.根据第①段意思填填空。 蛇是_____________纲动物 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⑧⑨两段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介绍蛇的生活习性时,主要说明的是栖居场所和生活习性。其中,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决定蛇的生活习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①②段中出现的植物分类学上的概念,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纲——亚纲——科——种——属。( ) (2)“蛇类垂直分布最高记载是海拔4880米”。用通俗的语言转述这句话的意思,应是:蛇类最高可以生活在海拔4880米的地方。( ) (3)第⑨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4)第⑩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点明主旨。( )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
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籍、用具、庭院,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家用电器、电脑不多久就要换代,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我们的汉字,作为象形文字,集形象、声音和意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它作为语言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语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míng”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这种经历,也没有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瑰宝”,“良师益友”,“精神家园”来比喻中文汉字。试分别诠释这三个喻体的深层含义。 瑰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良师益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神家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是从哪一个角度来说明汉字的精神魅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
动物的骗术 |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铺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只在狐爪下逃生。 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出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炎暑,浑身又换成粟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双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枯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可以看出动物玩弄骗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3、文章说明了动物“弄虚作假”的方式,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从局部看,则主要用举例子的方法,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原文语句回答,加粗为“这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粗词“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