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人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小题1:阅读文章,说说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3分)
小题2:请根据上下文给“初生水”下个定义。(3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2分)
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
小题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解释下列推断是否合理。(A、B两项可任选一项说明)(3分)
A.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我选       
答案

小题1:大海里的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是太阳风的杰作,还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每点1分,共3分)
小题1:初生水”是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或:地球内部存在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渐渐形成的水。)(3分)
小题1:“可能”表推测,说明600多千米高度是此类彗星徘徊的地带只是一种猜测,并不确定,“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
小题1:选A可能实现,因为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说明太阳风中含有水,依据现代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选B可能实现。因为弗兰克提出的新理论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依据现代科技发展速度,今后很有可能实现。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下定义这种说明方法。结合文章的第二段来给“初生水”下定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作具体的分析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三峡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放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浦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小题1:请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各自的主要艺术风格。(2分)
“壮丽三峡”:                         “远古巴渝”:               
小题2:请分析选文第①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小题3:第⑤自然段中“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划线的“目前”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4: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12分)
让塑料成环境之友
①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它体轻、防水、价廉,是包装的首选材料。但如众所知,生产普通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稳定物质及少量添加剂,而以这些原料生产的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
  ②据法国蒙彼利埃农业与环境工程小组的专家介绍,为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近年来,法国科学家和国际同行合作,一直试图研制和完善各种可生物降解塑料。但就目前而言,世界各国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所使用的原料不一,有的含有纤维素,有的含有淀粉和人造聚合物,还有的含有亚麻、大麻、椰子壳等天然纤维。然而,不管怎样,这些所谓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都不能被100%地完全降解,而且降解程度和降解所需时间均与周围温度、湿度、土质等有直接关系。
  ③法国专家表示,他们的研究目标是生产能够完全变成农肥的可降解塑料。但是,即便如此,由于这些塑料的成本比普通塑料高出2到3倍,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这就需要研究经焚烧处理后不对空气造成污染的塑料,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④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法国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塑料袋基本上是可以焚烧的,即燃烧后不产生或产生较少有害气体的塑料袋。但是,这些塑料制品体积大,重量轻,给焚烧处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此,法国各有关部门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号召人们重复多次使用同一塑料袋。与此同时,法国各报刊和新闻媒体也经常刊载和播出一些有关塑料的基本常识,告诫人们随地乱扔塑料袋的各种危害和塑料回收的重要意义。如法国《费加罗》报最近报道,法国人每小时平均消耗100万只塑料袋和大量的农用塑料薄膜。在法国,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家庭垃圾重量的11%,体积的30%。
  ⑤在法国著名连锁超市“家乐福”的塑料包装袋上,醒目地画着一个大灯泡,上面写着:请不要随地乱扔此袋;如果把它放进垃圾箱得到回炉后,它产生的能源可以使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在包装袋的另一侧,又这样写道:在我们的商店里,这个袋子为您提供包装服务;回到家,它能作为您的垃圾袋;最后,您可以把它放到垃圾袋里,让它转化成其它能源。
  ⑥一个普通塑料袋产生的能源可以供一只60瓦特的灯泡照明10分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看见这句话,恐怕没人再把它随地乱扔。如果再知道塑料垃圾已经占到全法国家庭垃圾体积的30%,恐怕谁也不会再把还能继续使用的塑料袋轻易随便丢弃。
⑦如今,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法国这种科教结合,全民动员的方法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选自《科普之友》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小题1:传统塑料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小题2:为了解决塑料制品给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问题,法国人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4分)
小题3:第③段“除了用于农业薄膜外,可生物降解塑料在短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普通塑料”一句中划线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小题4:如何“让塑料成为环境之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除了本文介绍的方法以外,你还有哪些好的想法或做法呢?请列举出两条。(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黄传惕《故宫博物院》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2分)
①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一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②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③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④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⑤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举行大典,皇帝先在这里休息。
⑥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雍正后,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
小题1:选文主要介绍的是故宫三大殿中的太和殿,请按顺序概括说明的内容。(3分)
(    )——太和殿的内景——(     )——(     )
小题2:第②段是怎样用空间顺序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的?(要写出立足点和方位)(3分)
小题3:故宫的建筑理念主要是要突出“皇权的中心”。结合选段内容,举例说说你从哪些方面看出了这种理念?(3分 )
小题4: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3分)
A.第①段运用了列数字、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太和殿的高大雄伟、壮丽精美。
B.第③段中“全长约八公里”中“约”字,看似模糊,却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
C.第④段作者写大典时皇帝端坐宝座,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烟雾缭绕等直
观地表现了太和殿举行大典的功能。
D.第⑤⑥两段,作者简要介绍中和殿和保和殿,从全文看,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太和殿
的雄伟壮观及其巨大作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看云识天气》中的语段,完成下面题目。(13分)
①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③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小题1:说说云上的光彩有哪几种。(4分)
小题2: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有哪些作用? (4分)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小题3:解释下面句子划线词的含义。(2分)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小题4:下列关于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是第②段的中心句。
B.“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说明看云识天气是不准确的。
C.“东虹轰隆西虹雨”等谚语揭示了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
D.“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中“大多”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昔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倒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问,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住,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小题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小题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
小题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小题5:选文第⑧段中划线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