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①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故而,人类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①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故而,人类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他或许没有想到,电灯让地球迎来了电光时代,却也因此带来了新的环境灾难——光污染。
②人们一度认为,光污染只是星空和暗夜的***手,不会对其他领域带来过多危害。鲜为人知的是,当天文学家提出“干扰光”的时候,生他学者也敏锐地发现了照明环境下的生态安全问题。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荧光灯的频繁闪烁,会迫使瞳孔频繁缩放,造成眼部疲劳。现在灯光的不合理使用已被证明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光污染是一个不断制造生态惨案的***手。
2001年的一天,人们在大西洋沿岸的许多海滩上发现大量刚出生小海龟尸体。死后的概略统计显示,仅在美国佛罗里达沿海地区,每年殒命的新生小海龟就有10万多只。科学家和环保组织调查发现,光污染正是这一生态灾难的罪魁祸首。出于繁殖本能,海龟在海边的沙滩产卵,往往会选择暗处,以便通常在夜间完成孵化的新生海龟,能够感知海水表面反射的月光和星光,而爬行至海洋投入它们生命的乐园。而如今的冷酷现实是:相较于海滩后面通明的城市灯火,原本明亮的海面显得暗淡失色。小海龟常常因此而迷失方向,趋光而行,误将陆地当作海洋。由于长时间缺水,许多小海龟不行夭折。
奥地利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个广告灯箱可导致35万只有趋光特性的昆虫死亡。比如瑞士的一些山谷安装路灯后,喜欢黑暗环境的小菊头蝠迅速消失。猫头鹰、蝙蝠、负鼠和獾等夜行性动物在光环境下将变得惊慌失措,无论是觅食繁衍还是藏身避险,都会更加艰难。夏秋季节,过去常见的萤火虫,如今已经在许多城市中绝迹。彻夜的光扮靓了城市的各个角落,却让萤火虫彻底失去了繁殖条件。
光污染肆虐之下,植物也不嫩幸免。夜间的灯光则会扰乱植物生理节奏,妨碍其正常的发育、生长和繁殖,尤其是垂柳、针枞等对光线敏感的植物,遭受长时间的夜间光照,叶茎会病变、枯死。科学家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光合作用能力迅速弱化,氧气释放量会急剧降低,存活时间也随之大大缩短。
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更为恐怖——光污染可能诱发乳腺癌!2001年,美国《国际癌症研究所学报》发表文章称,西雅图一家癌症研究中心对1606名妇女调查后发现,夜班妇女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60%;上夜班时间越长,接触光线轻度越高,患病可能性越大。2008年《国际生物钟学》杂志的报道,证实了这一说法。科学家对以色列147个社区调查研究后,发现光污染越严重的地方,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原因可能是非自然光抑制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激素的产生,内分泌平衡遭破坏而导致癌变。
小题1:请根据短文的说明对象为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小题2:在下句中用横线划出与“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中的“光明”词性相同的词语。(2分)
美国的一项研究成果更为恐怖
小题3:将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移至第⑥段开头,是否可以?为什么?(4分)
小题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任选一种说明其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共2分)光污染的危害 或者光污染与生态灾难(危机)。
小题2:美国 研究 结果
小题3:(共4分) 可以。(1分) 因为划线部分与第⑥段均是说明光污染对人的危害,放在一起会使文章层次更加清晰。(3分)不可以。(1分) 因为划线部分这项研究结果的时间是在20世纪30年代,而下文说明的都是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所以按时间顺序不应该放在第⑥段前面。(3分)
小题4:(共4分) 举例子、作比较(2分)举例子:通过趋光性昆虫、夜行性动物对光的反应的具体事例,真实生动地说明了光污染对它们造成的伤害。作比较:通过趋光性昆虫、夜行性动物对光的反应的前后对比,突出了光污染给它们造成的灾难。(2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拟写文章标题的能力。围绕“光污染”来拟写标题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性的认知能力。根据对“光明”一词的词性的认知来分析即可。
小题3: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无论可以还是不可以都必须说出相应的理由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方法以及作用的能力。先根据说明方法的类型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第4段的主要内容来分析作用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①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歌颂光明、憎恶黑暗。故而,人类总是深情而诗意地将光视为造化与恩赐。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发明了第一盏真】;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禽流感究竟是什么?
①禽流感究竟是什么?专家解释,通俗地说,就是禽类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状的传染病,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1997年5月9日,香港一名3岁男童体内分离出一株甲型流感病毒,同年8月确诊为全球首例由A型(H5Nl)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间病例,至当年底,香港共发生18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6例.这也首次证实了H5N1病毒能感染人类,并有很高的致死率。遗憾的是,人类至今尚未研制出相应疫苗。
②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特别是感染了H5Nl病毒的鸡,目前已有证据显示病人也可以成为传染源;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于口腔和粪便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极大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凉爽和潮湿温和的条件下可存活很长时间,人类直接接触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此外,通过飞沫及接触呼吸道分泌物也是传播途径。
③人类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它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有些患者可见跟结膜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C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胸腔积液。大多数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复快,且不后遗症,但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及Reye综合症等多种并发症而死亡。专家建议,病人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该及时就医,一旦被怀疑为H5N1病毒感染,应马上住院隔离并报告疫情,防止病情恶化和传染扩散。
④由于没有相应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市民平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不吸烟;发现疫情时,应尽量避免与禽类接触,对鸡肉等食物应彻底煮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此外,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及紫外线均敏感,56C加热30分钟,60C加热10分钟,70C加热数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药均可使该病毒灭亡。
小题1:本文说明了禽流感的哪些内容?(2分)
小题2:第③段中画线词语“一般”、“主要”有什么表达作用? (2分)
小题3: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2分)
小题4:近两年,非典和禽流感给 我们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人说,这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和对自然界的破坏有很大关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选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小题2:第3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4分)
小题3:第6段画线的部分,使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说明方法。 (2分)
小题4:根据文意,请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萨其马里的硼砂 云无心
①不久前,央视曝光了一些萨其马中使用硼砂的“黑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 硼砂并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就来源而言,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②硼砂的化学组成是四硼酸钠。它具有***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化妆品中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也经常用来消毒。既然可以灭菌,那么用在食品中,也就可以防腐。不过,它之所以被用到食品中,主要是因为在水中呈现弱碱性。就跟拉面使用的蓬灰,或者做馒头用的面碱一样,弱碱性使得面团更加筋道,从而产生更好的口感。其实,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比如中国、印尼,就有把它加到拉面或者肉丸中的做法。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
③就象许多其他的食品成分一样,“用的历史悠久”“用的人多”完全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安全问题。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美国很早就禁止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因此,伊朗的鱼子酱,因为含有“违禁添加物”,就无法登陆美国。而美国的鱼子酱,只能使用大量的盐来防腐,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就无法象伊朗的“地道鱼子酱”那样美味。因为鱼子酱不是常规的食物,通常人们也不会吃很多,而其中的硼砂用量也不大,所以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
④所有的“毒性”都是由剂量决定的,那么硼砂的有毒剂量有多大呢?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食盐致死数量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也就是说,用硼砂毒死老鼠,需要的量还是很大的。不过,食物毕竟不是吃不死人就算安全,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剂量下对健康不产生危害。这方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04年发表了一份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这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EFSA的评估结果是,欧洲居民的每天摄入量远远低于10毫克。所以,他们甚至允许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来使用。在欧洲,如果看到编号为E285的食品添加剂,那就是硼砂了。
⑤当然,这个量是考虑了“安全系数”的。意思是说,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而超过了,可能会有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受到伤害。达到更大的量,可能会呕吐、腹痛、腹泻等。而长期大量摄入的话,则可能影响生殖发育。
(选自《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9期,有删改)
小题1:仔细阅读文章第②段,请分点陈述硼砂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4分)
小题2:仔细揣摩②③两段的内容,请在第③段开头加上一句恰当的话。(2分)
小题3: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这个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使用食盐致死量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
小题4:最近,像“硼砂”这样的各类食品添加剂问题频频曝光,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食品添加剂”呢?请你结合本文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的观点。(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①黄岩岛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是南中国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国际上称之为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Shoal)。
②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泻湖。环礁四周有星罗棋布的礁块露出,礁块表面大小一般为1—4平方米。以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南岩是在礁盘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之一,形似大石柱,上部面积约3平方米,海拔1.8米。
③黄岩岛发育在3500米深的海盆上,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黄岩岛泻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水道与外海相连,这条水道深9-11米,宽360-400米,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④从黄岩岛的位置示意图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黄岩岛以东有幽深的马尼拉海沟,海沟最深处水深5377米,是南中国海水深最深的地区之一,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⑤中国最早发现了黄岩岛。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据考证,郭守敬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1947年底,中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当时称“民主礁”)划在“断续国界线”内。该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线,中国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
小题1:本语段主要说明了黄岩岛哪几个方面的情况?(3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黄岩岛》一文,完成小题。
①黄岩岛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是中国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它东经120度以西,北纬20度以南,10度以北,正好夹在2条纬线的正中间。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②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泻湖。黄岩岛发育在3500米深的海盆上,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黄岩岛泻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这条水道水深9~11米,宽360~400米,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③环礁四周有星罗棋布的礁块露出,礁块表面大小一般为1—4平方米。以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南岩是在礁盘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之一,形似大石柱,上部面积约3平方米,海拔1.8米。 站在岛上环顾四周,礁盘许多地方水深仅一、两米,好像是个浅滩。但是如果从海里看,黄岩岛却是一座陡峭的高山。只要离开礁盘十公里,就是3000米的深海。
④与西沙南沙岛礁密集不同,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这个礁盘面积巨大,达到 150平方公里,超过了南沙任何一个单独的礁盘,为南沙美济礁面积的3倍,可以说中沙黄岩岛是“少而精”的岛礁。黄岩岛整个礁盘浅水区(水深1米左右)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分方便。礁盘口门宽大,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可以进出大型舰艇。由于有一圈完整的环礁阻挡,礁盘外风浪无法进入泻湖,一直是渔船的避风良港。
⑤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神圣领土的完整性,对于开发南海的经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题1:阅读全文,概述本文主要介绍了黄岩岛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分)
小题2:第③段中划线的“一般”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小题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作用。(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