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金属名称 | 金属属性 |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
锇 | (1) |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
铬 | 硬度最大 | (2) |
铱 | (3) |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
小题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2分)
答案
小题1:(1)密度最大 (2)小说中金箍棒与其它宝器交击后毫发无损,说明它硬度很大。 (3)抗腐蚀能力首屈一指
小题2:不能。“左右”表约数,说明金箍棒的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上下,若去掉,就确定只能是3900立方厘米了。“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3:运用了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孙悟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金箍棒。
小题4:以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陌生的科学知识,能使文章具体生动(富有趣味),引发读者兴趣,便于读者理解。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注意表格中文字信息内容,“金属属性”,即指此种金属性质重点,“制作理由”,要根据小说的情节来判断。
点评:本题整合了语文与化学两学科的知识,拟题很新颖。表中三个空有考查学生文学知识,有考查学生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
小题2:
试题分析:说明理由,要说明去掉与不去掉此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双向说明。
点评:本题不难,本问题是说明文中常识性问题,易于解答。说明文为了真实科学地说明事物,在语言表达上常使用一些修饰性和限制性词语,以避免要说明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学习时要体会说明文语言这一特点。
小题3:
试题分析:“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是举例子,“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的水磨禅杖,猴哥的88千克的兵器”是作比较,文中所列数字是列数字说明。
点评:本题不难,说明方法是说明文学习中重要的知识点,学习时要了解说明文各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注意彼此之间的区别,不要出现判断错误,比如“打比方”,就是比喻,而“作比较”就是对比,一是“喻”,一是“比”,是不同的。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是要求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方法做一分析思考,即故事叙述在说明文中的作用,可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和丰富说明文内容两个方面去考虑。
点评:本题有一定能难度,学生不太了解说明文多种写法,比如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用故事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丰富。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 - 18题(10分)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选自《中学生百科》2009年第6期,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金属名称 | 金属属性 |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
锇 | (1) |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
铬 | 硬度最大 | (2) |
铱 | (3) |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
小题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4: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2分)
一些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声称,到2012年,地球将会两极倒转,地球外壳和表面将会突然分离,地心内部的岩浆将会喷涌而出。分离的大陆会将整个人类填入大海,地震、海啸、火山以及其他灾难一起出现。
科学家对于这些所谓的预言进行了批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学家亚当姆-马尔卢夫对“两极互转”和玛雅预言都有深入的研究。马尔卢夫认为,岩石中的某些磁性迹象表明,地球可能发生过这样剧烈的磁场变化,但是这一过程是一个持续数百万年的缓慢过程,如此缓慢以至于人类根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
另外,一些星象学家认为,2012年将可能会出现“天体重叠”。这种“天体重叠”现象每二万六千年出现一次。根据“天体重叠”的预言,太阳在天空中的线路将会穿过银河系的最中央。许多人担心这种天体错位将会让地球处于更为强大的未知宇宙力量的牵引之下,会加速地球的毁灭。要么可能是引起地球两极互换,要么是在银河系中心形成一个巨大的黑洞。
科学家坚决否认了这种说法。科学家解释说,“2012年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天体重叠’现象,或者说只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天体现象。比如每年冬至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看起来就像是处于银河系的中央。一些星象学家或许会对这种现象很兴奋,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种现象毫无特别之处。它不会造成地球引力、太阳辐射、行星轨道等事物的变化,也不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任何影响,没有任何奇怪之处。只有认为世界即将面临末日的人才会把这些普通的天文现象看作是一种威胁。”
在许多关于2012年的灾难预言中,太阳是地球最重要的一个敌人。传说,它将会于2012年产生致命的太阳耀斑,将地球上的人类烤焦。
事实上,太阳耀斑是有规律可循的,其爆发周期大约为11年。剧烈的太阳耀斑可能会破坏地球上的通讯设施以及其他一些地面事物,但是科学家们从来没有说过太阳会释放出强大的太阳风暴足以烤焦整个地球,除非是太阳已明显不遵循其活跃周期。
有人说,上述说法来自玛雅预言,是真实可信的。
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世界末日吗?许多学者对玛雅文化一些证据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发现,其实玛雅人并没有留下任何关于2012年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明确记录。
不过,玛雅人确实遗传下来了一本手卷,也就是着名的“德雷斯顿抄本”。在“德雷斯顿抄本”的最后一页,有关于世界末日场景的描述。该场景设想一场洪水将毁灭整个世界。不过,这种世界末日的假想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存在,并不仅仅是玛雅人才有的预言。阿维尼认为,这种设想并不能当作证据来看待,更不能看作是一种预言。
相反,阿维尼认为玛雅人事实上并不擅长预言。他解释说,“他们对时间的认识大多是针对过去的,而不是未来。当你了解关于长历法的记载后,你就会发现里面讲的大多是玛雅统治者和他们祖先的关系。统治者把自己的渊源说得越久远,越能说明统治者地位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我认为,这就是玛雅统治者为什么使用长历法的原因。因此,长历法并不是为了预言未来,而是为了证明过去。”
小题1:请简要概括出那些得出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人的依据。(3分)
(1)
(2) (3) 小题2:选文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吗?为什么?(2分)
比如每年冬至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看起来就像是处于银河系的中央。
小题3:对文章最后引用玛雅预言中的“德雷斯顿抄本”的作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引用“德雷斯顿抄本”来说明玛雅预言是有根有据的,“2012世界末日说”也是即将发生的。 |
B.玛雅预言及“德雷斯顿抄本”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
C.是为了说明“世界末日说”在许多文化中都有存在,并不仅仅是玛雅人才有的预言,它是不可信的。 |
D.是为了说明玛雅预言仅能够预测以前的事情,不能预言以后的事情。 |
(1)
贫瘠的土地上,一株矮小的植物展开了一片新叶,圆圆的叶子上布满了绒毛,足有上百根!这些绒毛长短不一,四周长,中间短,每一根绒毛的顶端都挂着一个粉红色的小球,小球上似乎有露水,晶莹剔透,还发出阵阵幽香……
很快,一只蜜蜂禁不住诱惑,落在了这片叶子上,开始大口吮吸那诱人的“蜜汁”,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些看起来香甜的蜜汁其实并不可口,反而味道怪怪的!正当它打算离开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被这些黏黏的液滴死死地黏住了!
于是,它振动翅膀,竭力拍打,想要快点离开这可怕的叶子,但悲剧才刚刚开始!它的挣扎惊动了这片叶子,叶子开始卷曲、合拢,蜜蜂周围的绒毛一起弯向它,更多的小液滴把这只可怜的蜜蜂牢牢地困在叶子中间!很快,蜜蜂就被溺爱死在其中了……
几天后,这片叶子又重新展开,根根绒毛重新挺立起来,再次露出那美丽而幽香的致命露珠……
这株不显眼的小草就是肉食植物—茅膏菜!像茅膏菜这样喜欢吃肉的植物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种类最集中的地区是澳洲、非洲南部,其次为美洲、欧洲,东亚地区种类偏少。他们分属于6科15属,约500余种。
(2)逼上梁山
众所周知,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生存不仅需要能量,N、P等营养元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水和矿物质元素。所以肥沃土壤可以让植物茁壮成长。但是植物没有脚,不能走也不能跳。种子落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安家,听天由命。运气好,就能得到生存的机会;运气不好,落到了贫瘠的土壤上,就只能在生死线上挣扎……
面对惨淡的命运,有些植物选择了放弃、死亡,而有些则进化出捕虫结构。捕虫吃肉成了他们营养的又一个来源。
有研究显示,食虫植物在长期的演化历史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捕虫方式,有的类型简单实用,有的精巧别致,他们的结构、机制复杂程度不尽相同,但对各自的捕虫需要来说都是有效的。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3)动物or植物?
依靠各种优良的捕虫器,美味到手了,可是植物没有消化系统,怎么把美食吃进肚子啊?没有关系,这些肉食植物跟动物一样,有一套消化食物的手段!
肉食植物捕虫器有一种腺体,可以分泌类似于动物消化液成分的液体,科学家们已经从中分离出了11种以上的消化酶。此外,捕虫器的消化液中还有盐酸、丙酸、丁酸、戊酸等酸性物质,酷似哺乳动物的胃液,昆虫误入其中必被消化无疑!
腺体除了具分泌作用之外,有些还具有吸收功能,植物把吸收到的营养输送到茎、叶和花等部位,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营养!
肉食植物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用以补充营养。吃肉,绝对是一种豪华的摄取营养的方式,但并不是营养的唯一来源。实验表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有时候捕虫也是必须的,特别是植物迅速生长期或繁殖期,如狸藻不捕虫是很难开花结实的。
(4)隐藏的肉食者
作为肉食植物的代表,猪笼草、捕蝇草、茅膏菜早已威名远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番茄、土豆这样的家常蔬菜,也可能是食肉植物!
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植物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包括西红柿和土豆在内的多种蔬菜其实都是“食肉”植物。他们捕食昆虫的技巧堪与捕蝇草比肩。
这两种蔬菜茎杆部位的茸毛能够将落在其上的小型昆虫牢牢“黏住”并杀死,待昆虫腐烂并掉落入土壤之后,西红柿和土豆就能享受大餐了!
科学家认为,这一现象是在进化中产生的,是很多植物自我施肥的一种方式。在有些时候,土壤十分贫瘠,无法提供这些植物所需的养分,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诱捕”昆虫才能正常生长。
(选自《科学》2013年3月)
小题1: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没有小标题,请你根据内容为它拟一个小标题,并谈谈这一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小标题:
作用:
小题2:阅读全文内容,谈谈肉食植物的营养物质来源途径以及分别获得的主要营养物质。(4分)
小题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和作用。(4分)
(1)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2)实验表明,肉食植物吸收的土壤营养物质远多于来自猎物的营养。
小题4:认真阅读文章第一、三部分内容,假如你就是一株食肉的茅膏菜,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你是如何捕捉和消化掉一只蜜蜂的。(4分)
小题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食肉植物在东亚地区分布种类偏少。 |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营养物质,就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C.肉食植物之所以进化出捕虫的结构,是因为长期适应缺乏N和P等营养物质的环境,用以补充营养。 |
D.西红柿和土豆其实也属于“食肉”植物。 |
动物,如鱼类、鸟类、昆虫的集体统一行动有时是非常可怕的行为,最典型和最可怕的莫过于蝗虫的集体统一行动。一只两只、几十只蝗虫对人类和庄稼、植物构成不了威胁,一万只甚至一亿只蝗虫也可能对庄稼和植物不会造成太多破坏,前提是它们不同时啃食植物和庄稼。但是只要有上万只蝗虫步调一致地行动,大肆啃噬它们途经地方的植物、庄稼,就会造成满目疮痍,旷野一片,甚至造成大饥荒。
例如,2006年6月,澳大利亚遭遇最严重的蝗虫灾害,蝗虫吞吃了维多利亚省多达1/4的农作物,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蝗虫在澳大利亚的集体行动甚至包括统一繁殖,有些地区的蝗虫卵连绵长达20公里,覆盖的土地大如西班牙国土,十分惊人。此外, 2004年西部非洲发生蝗灾,也造成25亿美元的巨大经济损失,当地仅控制蝗灾本身就投入了6000多万美元。
研究人员发现,蝗虫造成灾害首先需要有数量,其次需要一致行动。如果一群蝗虫的数量达到10亿~100亿只,并且一致行动,它们可以延绵数百公里,并造成灾难。除了啃光农作物,而且会啃光树皮草叶。
多年来,人们对蝗虫的统一行动很不理解,因为蝗虫没有语言,也没有统一的思维,更没有统一的指挥,它们为何能统一行动,并且争先恐后,步调一致,造成深重灾难。 为了解开这个谜,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杰罗姆•布尔 (Jerome Buhl)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想要弄清,是什么机制在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以此为契机可以找到有效治理蝗灾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观察蝗虫的幼虫,即若虫的发育情况,以弄清它们集体行动的触机。研究人员把不同数量的若虫放置于一个80厘米宽的环形活动场所,并用VD拍摄它们的行动。当蝗虫的若虫数量较少时,它们只是沿着场地转来转去。但是,当若虫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时,它们开始如同一只虫子一样以自发的固定方向沿场地行进。
这类似于蝗虫在野外的行动。而在野外是约每平方米有 50只虫子时它们才会一致行动。更为有趣的是,当每平方米的若虫达到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在这种超级拥挤的情况下,蝗虫保持一心一意地向前的方向。这意味着虫子越多,其前进的方向越好确定,并有可能提早采取措施,防止蝗虫造成的灾难。同时,这也说明在一个生物群体个体数量太多的情况下,个体成员一般别无选择,只有随大流,或集体无意识。
至此,研究人员只是稍稍弄清了当蝗虫的密度到达一定数量时就会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但是为什么生物个体的密度到达一定数量时就会采取一致的集体行为,研究人员称目前尚不能圆满解释。按一般的解释,生物的群体或一致性行为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以适者生存的方式保存下来并遗传下去的。比如,统一行动有利于自己和整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鸟儿集体飞行有助于相互照顾和有利于飞行,如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
对于蝗虫来说,情况更特殊。由于它既是食草,又是食肉动物,而且还可能吃同类,所以它们要向同一个方向行动以避免相互冲撞和厮杀。也就是说,作为一只蝗虫来说,如果要避免被同类吃掉,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同一方向的统一行动。
当然,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限于蝗虫,很多动物如鱼、鸟乃至人类,都有类似的集体行动趋向。例如,一些心理学的研究显示,当人们数量不多时,人们在大街上行走似乎很随意;但人数达到一定密度后,他们就会自然形成一个队列,人们甚至会步调一致地行进。蝗虫的一致行动也类似于其他一些动物的一致行动,这就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例如,非洲草原上的斑冯、羚羊等集体大迁徙就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不被食肉动物猎杀。
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如果每平方米的蝗虫密度超过50只,蝗虫就会采取集体行动,最终造成成群结队的蝗虫蜂拥而至。所以,在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采取灭蝗行动,如喷洒杀虫剂,有可能会以最小的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小题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蝗虫这样的集体行为类似其他一些动物的一致行动,这样做是有利于它们进食、繁育、迁移和避免被食肉动物捕食。 |
B.在自然界以最小成本来实现减少蝗虫危害的条件是等每平方米蝗虫密度少于50只时来喷洒杀虫剂。 |
C.蝗虫在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5只的时候,无论在室内还是野外,它们都会一致行动,而当每平方米的若虫75只时,它们停止自动地改变方向。 |
D.本文条理清晰,先介绍蝗虫统一行动的现象,说明其危害性,接着说研究人员对蝗虫统一行动的研究,最后指出怎样以最小成本控制和减少蝗虫的危害。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文章来看,触发和促使蝗虫统一行动的机制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小题1:下面不属于说明“我国是桂花的故乡”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
B.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
C.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
D.桂花在中国栽培历史极长。 |
A.桂花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
B.桂花排行于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 |
C.主要说的是蟾宫折桂的典故。 |
D.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时就有了桂花蜜、羹、糕。 |
A.举例子、打比方 | B.举例子、引资料 |
C.引资料、摹状貌 | D.分类别、作比较 |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
最新试题
- 1四面体中,共顶点的三条棱两两相互垂直,且其长别分为1、、3,若四面体的四个项点同在一个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2家用电饭锅使用的传感器类型是( )A.温度传感器B.声音传感器C.红外传感器D.湿度传感器
- 3在某个电场中与场源电荷不相接触的某个位置,如果给电子一个适当的初速度,它能沿一条电场线运动,如果给电子另一个适当的初速度
- 4若与互为相反数,则的值是 .
- 5下列活动中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到书店购买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的光盘 B.选举村民委员会的干部
-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材料一 下图为某日东亚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图中虚线为锋线。(1)此图所示季节
- 7下图表示常见的垃圾分类,废弃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 ]A.B.C.D.
- 8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A是______(国家),B是______(国家),C是____
- 9Our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Two ______ the students in our
- 10用甲→乙→丙表示生物的生殖模式,甲代表亲代,丙代表子代,据此回答: (1)在水螅、酵母菌等的无性生殖中,乙应该是___
热门考点
- 1绳系卫星是由一根绳索栓在一个航天器上的卫星,可以在这个航天器的下方或上方一起绕地球运行.如图所示,绳系卫星系在航天器上方
- 2立方根等于3的数是( )A.9B.±9C.27D.±27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为0B.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C.不同的两个物体离地面高的物体重
- 4孔子曰:"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这一思想体现的哲理有()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 ⑵矛盾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 5在一根较长的铁钉上,用漆包线绕上两个线圈A、B,将线圈B的两端接在一起,并把CD段直漆包线沿南北方向放置在静止的小磁针的
- 6—Did they take any photos?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下列生活中常见的“水”属于纯净物的
- 8直线关于直线x=1对称的直线的方程是[ ]A.B.C.D.
- 92013年3月22日至24日,中国国家领导人( )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A.习近平B.李克强C.温家宝D.胡锦涛
- 10(2011广西崇左,19,7分)(本小题满分7分)解不等式组,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