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词。
① 水暴甚( ) ② 乘小船绝湘水( )
③ 今何后为?( ) ④ 益怠( )
2.翻译文中的句子。
①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身且死,何以货为。________
3.题目中的“哀溺”是什么意思?“哀”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
2.(1)其中一个人虽然拼命划水,却前进不了多少。(2)自己都将要死了,还要钱做什么呢?
3.(1)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 (2)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核心考点
试题【哀溺文序 永之氓成善游。一日,水基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1)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愁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语句。(直接填在文中横线上)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
(1)以塞忠谏之路也( )
(2)性行淑均( )
(3)试用于昔日( )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5)臣本布衣( )
(6)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下列各项与例句加横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良实
B、有所广益
C、愿陛下亲之、信之
D、欲穷其林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以”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5)吴广以为然
(6)扶苏以数谏故
A、(1)(2) / (3)(6)/ (4)(5)
B、(1)(5) / (2)(3)(6)/ (4)
C、(1)/ (2)(3) / (4)(5) / (6)
D、(1)(3)/ (2)(6) / (4)(5)
5、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蜀汉当时的形势。
不利条件: ________
有利条件: _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诸葛亮向后主列禅提出的三点建议是:(用四字短语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时先主(刘备)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诸葛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失败),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选自《隆中对》)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B.时先主屯新野 九百人屯大泽乡
C.遂许先帝以驱驰 高可二黍许
D.咨臣以当世之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2.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扶苏以数谏故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孤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君谓计将安出(徐庶)
4.写出文中“卑鄙”一词的古今义。
古义: ;
今义: 。
5.甲、乙两段叙述了同一件事,但内容侧重点不同,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大意。
甲文:
乙文:
6.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 。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译文:
郦道元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
2.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良多趣味(确实)
C.绝巘多生怪柏(山峰)
D.哀转久绝(消失)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已而之细柳营
D.策之不以其道
4.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2.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4.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之劳形 ( )
2、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今齐地方/千里
C、朔气传/金柝
D、水/不在深
3、翻译。
孔子云:何陋之有?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最新试题
- 1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是人类利用原子核能的两种主要方法,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裂变和聚变过程质量都有所
- 2阅读理解。 "Haibao, the mascot (吉祥物) of the 2010 Shanghai Wor
- 3How the big forest fire has remains to be a mystery
- 4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拓宽了网络销售的市场空间。回答一下两题。小题1: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与发展,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开起网店卖产
- 5酿制水果酒、啤酒和葡萄酒时都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重要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青霉菌
- 6在区间上,关于的方程解的个数为 .
- 7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超纯水”绝对卫生,对人体有利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C.矿
- 8拿破仑帝国的性质是[ ]A、封建地主阶级专政B、大资产阶级专政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D、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 9如图所示,一个警察在点O发现一可疑人员在他的正前方60米处的A点,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向B点奔跑,于是警察骑摩托车前去追赶
- 10命题p:若,则与的夹角为钝角;命题q:定义域为R的函数f(x)在(-∞,0)及(0,+∞)上都是增函数,则f(x)在(-
热门考点
- 1将一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然后将热的铜丝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整个反应过程中铜丝表面的颜色变化是
- 2下列说法值得肯定的是[ ] A.家庭是我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的第一任老师B.我的家境很一般,所以我并不觉得我有多
- 3BYou are standing under the most famous neon lights in the c
- 4根据下列规定的情景,以“月亮”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情景一:将离开家门 我 月亮_________
- 5(16分)下图所示各物质是由1~20号元素中部分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条件未列出。已知D、L、M为气体单质
- 6设a,a+1,a+2为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箭镞激扬文字苇编三绝多行不义必自毙B.爆涨令人心仪面黄饥瘦画虎不成反类犬C.
- 8小明调查了自己家庭目前的能源使用状况和能源使用的变迁情况.请你帮他完成表:表一 上月能源使用状况名称主要用途是否二次能
- 9默写(6分) ⑴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⑵不应有恨,
- 10_____ David. Is this your pen? [ ]A. Sorry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