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
题目
题型:浙江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宋人得玉:____________
 ②玉人以为宝也,敢献之;____________
3、请谈谈这段选文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2、①有人(有个人);
  ②所以
3、“略”。(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罕说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童趣》,完成下面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明察毫(    )    
(2)项为之(    )
(3)果如鹤云端(    )
(4)数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末一句“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世说新语》)
  【乙】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万子:王绥,字万子。②孩抱中物:形容孩子很小,尚在怀抱之中。③圣人:指人格品德最高的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何以不闻消息(  )
 ②山简往之 (  )
 ③语时不悲(  )
 ④简其言(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的“了不悲”“都不哭”“悲不自胜”“为之恸”,实际是为后人称颂的“魏晋风度”的一种体现。联系两篇文章的内容,简要说说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持金还乡
  豫章大祲。新建县一民,乡民窘甚,家只存一水桶,售银三分。计无复之,乃以二分银买米,一分银买信,将与妻孥,一饮食而死。炊方熟,会里长至门,索丁银。里长远来而饥,欲一饭而去,辞以无。入厨见饭,责其欺。民摇手曰:“此非汝所食。”因涕泣告以故。里长急倾其饭而埋之,曰:“若何遽至此!吾家尚有五斗谷,负归以延数日。”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出之,则有五十金在焉,民骇曰:“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误置其中。渠救我死,我安忍杀之!”持金还之。
  注释:①豫章:地名,今为江西南昌。大祲(jìn):本指雾气,这里指发生灾荒。②新建:地名,位于豫章附近。③信:毒药,指砒霜。④妻孥(nú):妻子儿女。⑤里长:古时乡官,百户为里,每里设里正一名。⑥丁银:人丁税。⑦此必里长所积偿官者:这一定是里长收集众人的税银,积攒起来,准备交给官府的。
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里 长 急 倾 其 饭 而 埋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欲一饭而去 一饭:____________
(2)我忍杀之 安: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民感其义而随之,得谷以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遭灾之后,文中乡民家穷困到了什么地步。(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了乡民和里长两个人物,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作点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陶后有闻(  )
(2)清涟而不妖(  )
(3)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4)亭亭净(  )
2、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西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做题:
  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1.解释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词语:
 ①将何理天下_______________
 ②即头击楹_______________
 ③宣悉班诸吏_______________
 ④宣尝为两千石_______________
2.下面“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
B.因格杀之
C.大言数主之失
D.帝令小黄门持之
3.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古今义有何不同。
 ①使宣叩头主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②后特征为洛阳令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③妻子对泣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枹鼓不鸣董少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宣悉以班诸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董宣不畏权贵,宁死不从?(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光武帝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中国古代,“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有许多。请举出两个历史人物,并简要写出其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作者_______,是南朝宋____家,字蔚宗。著有《  》,与《  》、《  》、《  》合称“四史”。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