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陆绩怀橘  绩①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   )橘,绩怀(   )三枚,去,_______拜辞_______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
题目
题型:月考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陆绩怀橘
  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   )橘,绩怀(   )三枚,去,_______拜辞_______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欲归遗母。”术大奇(   )之。
〖注释〗①绩: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②跪:直起身。
1、请在小括号中填入括号前一个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归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术大奇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横线上填入缺少的成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拿  藏在怀里  以……为奇
2、(1)陆绩你是我的客人,为什么还要把橘子藏在怀里呢?
   (2)我想回家(把橘子)给母亲吃
3、陆绩才六岁,就已经懂得了要孝敬母亲。
4、陆绩  橘子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陆绩怀橘  绩①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   )橘,绩怀(   )三枚,去,_______拜辞_______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问题。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
(2)欣然往(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美  陶后有闻
B.如外人  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鸡作  之不能尽其材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发现桃花源→________→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________。
5.“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赏荷。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片断,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为文中划线句标出停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2)便还家(   )
(3)不为外人道(   )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1)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进人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______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_____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出自于本文且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美好的境界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
5、回答问题:文中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说说村中人为什么“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莲,花之君子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君子不与污浊的环境同流合污,也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释】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师读(   )
   ②以致师(   )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师 怒 谓 其 窃 却 弗 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中可以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