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注]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
(1)哀转久 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十二峰者不可见 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选择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是(  )。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消失(2)全,都
2.B
3.(1)即使乘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它快。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写的巫山及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三峡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童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项为之(  )
(2)出神(  )
(3)又留蚊于素帐中(  )
(4)数十(  )
2.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
3.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1)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这件事让作者感受到了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觉得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论语>十则》,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
(2)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
(3)学而不思则(   )
(4)是也(   )
2.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不少于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童趣》,回答问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
A.其:必细察其纹理 其如土石何
B.为:以丛草为林 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 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 于土墙凹凸处
2.选出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张目:睁开眼。
B.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C.昂首:仰着头。
D.藐小:轻视,小看。
3.选出说明有误的一项。(  )
A.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物外之趣”。
B.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一个词语是“私拟作”。
C.第三段写出了作者细察的乐趣。
D.第四段中,“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写出了作者的疾恶如仇、爱憎分明。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山市》,回答问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坦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数年不一见(   )
(2)碧瓦飞(   )
(3)惟楼一座(   )
(4)如星点(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市”就像海市蜃楼一样,是大气层中的光线折射而形成的幻景。
B.本文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C.本文以悬念起笔,以情衬景,由粗及细,详略得体。
D.结尾再提山上的“鬼市”,补写一笔,照应开头,是全文的高潮。
4.文中将“山市”又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行(   )
(2)去后至(   )
(3)相而去(   )
(4)下车之(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些方面刻画主要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