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北京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昊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昊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女,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令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令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昊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④“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昊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今亡亦死_____________
(2)宜多应者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上使外将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响应
2.(1)皂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3.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下列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昊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不亦说乎( )
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⑶人不知而不愠( )
⑷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2.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兴正浓(兴致) 项为之强(通“僵”) B.余忆童稚时(我)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子) C.忽有庞然大物(体积很大) 明察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D.故时有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 夏蚊成雷(像雷声一样)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C.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学而不思则罔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三峡》,完成下列各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