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 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③,积功授青涧都虞侯④。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⑤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⑥,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①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②却行:倒退而行。③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④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⑤擢:提拔。⑥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骑数千四面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1)优( )(2)备( )(3)遁( ) 3.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敌骑数千/四面集 2.(1)以……为忧,感到担忧(2)详细,详尽(3)逃跑 3.(士兵们)听说金兵大队人马逼近,惊讶不已,军心动摇。 4.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 5.力大无比,本领高强;智勇双全,战功卓著。 |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却行②。尝乘骏马驰突贼】;主要考察你对
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遇①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②。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③。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④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略有改动)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 【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 【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凄神寒骨( ) ⑵悉皆怪石( ) ⑶不可名状( ) ⑷为之怅然( ) 2.下列句中加粗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都邑之胜境 无丝竹之乱耳(刘禹锡《陋室铭》) B.以裨形胜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乃疏凿芜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D.以其境过清 其真无马也(韩愈《马说》)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出师表》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 文言文阅读。 | 水仙 (清)李渔 |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各司一时( ) (2)欲购无资( ) (3)请已之( )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 2.下列句中加粗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粗的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