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甲文】 |
【乙文】 |
1.C 2.(1)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2)看见他家十分贫穷,不禁怜悯他。 3.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觉得那个人无私心;厌恶那个人贪心不足。 4.相同:都很贫穷。不同:五柳先生只求喝酒并不贪心,是安贫乐道的隐士,因而受人尊敬。乙文中的贫苦者贫苦者则因贪心不足而未果。(意对即可)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
口技 清 林嗣环 |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 |
乔山人善琴 清 徐珂 |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楚②,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③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④,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⑤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注释:①鹘(gǔ):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____________ ⑵今客鼓此 鼓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粗词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无敢哗者/起坐而喧哗者 B.以为妙绝/愚以为宫中之事 C.以弹絮为业/以丛草为林 D.酷类其声耳/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甲】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
强项令 |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加粗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大言数主之失( ) ②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 ③宣悉以班诸吏( ) ④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 ) ⑤将何以理天下乎( ) 2.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京师号之“卧虎”,枹鼓不鸣董少平,运用了什么描写?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______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______________ (3)色愈恭,礼愈至 至______________ (4)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颛: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比至陈( ) (2)被坚执锐( ) (3)刑其长吏( ) (4)诸称王故人皆自引去(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复立楚国之社稷 B、或说陈王曰 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故 D、***之以应陈涉 乃入见。问:“何以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