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跛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
题目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跛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媵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①跛圣:向圣人看齐。②蟊塍、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而能知,可以为明 过:___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德   累: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B.①惰慢骄,孝敬衰焉 ②至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有过错(或犯错误)。(2)连累,损害。
2.C
3.(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像(除掉)蟊媵一样除掉它,像(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怨恨呢?(意对即可)
4.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跛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媵人持沃灌(  )
(2)同舍生皆绮绣(  )
(3)白玉之环(  )
(4)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南霁云威武不能屈
[唐]韩愈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注】①南霁云:魏州顿丘人,安禄山叛乱时,从军讨贼,后成为防守睢阳的张巡的部将。②贺兰:贺兰进明,贺兰是复姓。当时任河南节度使,拥重兵驻临淮。③远:许远,睢阳太守,安禄山攻睢阳时,与张巡共同守城。④浮图:佛塔。⑤愈:韩愈自称。⑥相语:告诉我。⑦南八:即南霁云。八,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云 来 时 睢 阳 之 人 不 食 月 馀 日 矣 云 虽 欲 独 食 义 不 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具食与乐,霁云坐(请)
B.食,且不下咽(即使)
C.贼以刃胁巡(投降)
D.男儿死,不可为不义屈(罢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矢所以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三件事,刻画了南霁云顽强勇敢、忠诚爱国的英雄形象。这三件事依次是:_______、箭射浮图、_______。(分别用四字短词进行概括)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课文《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遨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1.下面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B.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D.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2.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败绩(师:军队)
B.公将鼓(之:代词,齐国的军队)
C.望其旗(靡:飘扬)
D.治待乱(以:介词,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乙】文中也有一句话阐述了与之相似的观点,请写出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西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岳阳楼记》的选段,完成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政人和     阡陌交
B.乃重岳阳楼   讲信
C.予求古仁人之心 未识书
D.具计日还    不己悲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忧,退亦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指什么人?这一句子所运用的句式对表达作者的思想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面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类)
B.如外人(熟悉)
C.便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至其家(邀请)
2.下面加粗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题型:广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