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题目
题型:福建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注]①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②玉人:琢玉的工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亭亭净(     )
(2)陶后有闻(     )
(3)子罕受(     )
(4)尔以玉宝(     )
2、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花/故敢献
B、同予何人/献玉
C、我不贪为宝/尔玉为宝
D、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无车马暄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甲]、[乙]两段文字,你觉得周敦颐和子罕身上有何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与荷花相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竖立(2)、少(3)不(4)当作
2、A
3、(1)我只喜欢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不如我们都拥有自己的宝贝。
4、洁身自好(或守身如玉)
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或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黔之驴
  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___阚__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蔽林间之(     )
(2)远(     )
(3)以为且己也(     )
(4)之(     )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的意思。
饮辄尽_________
②衔赋诗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
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会意:__________
饮辄尽,在必醉 造:__________ 期:__________
⑶箪瓢屡空,晏如也 晏如:__________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萧然:__________
2、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其中描绘了一个自由、和平、生活幸福的理想境界。有关他不阿谀权贵的“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3、翻译下列短语或句子:
⑴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中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不慕荣利”与下文“赞语”中的哪句相照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____________”划出文段中写“五柳先生”“生活”的句子。
7、从表达方式看,文段主要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这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赞”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     )
A.房子  腰间    丝毫  感觉
B.房子  腰上挂着  稍微  知道
C.房子  腰上挂着  丝毫  感觉
D.房子  腰间挂着  丝毫  知道
2.“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3.“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4.作者写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
1.本文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学(     )
(2)无从书以观(     )
(3)每借于藏书之家(     )
(4)弗之(     )
(5)送之(     )
(6)不敢稍约(     )
(7)既加冠(     )
(8)无硕师名人与游(     )
(9)尝百里外(     )
(10)门人弟子其室(     )
(11)未尝稍将辞(     )
(12)理(     )
(13)或遇其咄(     )
(14)其欣悦(     )
(15)负(     )
(16)持沃灌(     )
(17)以拥覆(     )
(18)寓逆主人(     )
(19)白玉之环(     )
(20)然若神人(     )
(21)衣(     )
(22)略无慕艳意(     )
3.找出本文中的两个通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要求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加冠”一词是什么意思?你还能从古代汉语中找出类似的用法吗?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