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三峡》完成问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三峡》完成问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2)晴初霜(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字字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王命急宣 以钱币乞之
B.青翠竹 寒涧肃
C.哀转久绝 沿溯阻
D.湍绿潭 可以调
4.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夏”“春”“秋”季的景物特点。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中写“高猿长啸”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将“清荣峻茂”的景色描绘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飞奔的马(2)早晨
2.(1)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2)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B
4.示例:险 秀 凄(答案不唯一)
5.突出秋天三峡的凄冷。
6.示例:清清的泉水一路跳跃着,闪动着活泼的光;树木茂盛繁密,山峰高而挺拔,野草密密的,好像连风也吹不过。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三峡》完成问题。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无与为乐者(     )
(2)怀民亦未(     )
(3)相与步于中庭(     )
(4)少闲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叙事、抒情集为一体:__________(事),这是事之雅者;__________(景),这是景之美者;__________(情),这是情之深者。
4.文中“闲人”指谁?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下列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即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神醉:喝醉酒
C.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此:开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不觉目酣神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桑竹之(     )
(2)答之(     )
(3)不知有汉(     )
(4)处处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句话中没有交代渔人的答话,试说说渔人是怎样回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在中心思想和文章的结构上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陋室铭》,完成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往来无白丁(     )
(2)是陋室(     )
(3)可以调琴(     )
(4)吾德馨(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代的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_______和_______比喻“陋室”,用“仙”和“龙”比喻________的人。
(2)提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赞同这种选择朋友的方式吗?你结交朋友的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爱莲说》,完成问题。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可爱者甚(     ) 
(2)陶后有闻(     )
(3)花之隐逸者也(     )
(4)花之君子者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对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莲,花之君子者也。”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