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飞七岁赋诗  岳飞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且痴迷武功,习练甚勤。一日,将叔父所用大铁椎窃出,仿叔父招势习练,为父所见。父思其年幼过力伤身,...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飞七岁赋诗
  岳飞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且痴迷武功,习练甚勤。一日,将叔父所用大铁椎窃出,仿叔父招势习练,为父所见。父思其年幼过力伤身,故佯怒斥曰:“文武兼备,方为帅才,尔荒废学业,只知棍棒刀枪,不过匹夫之勇!”飞曰:“父亲大人,孩儿所学功课皆已成诵……”父曰;“尔之所诵,不过口耳之学!须作得律诗,庶几近之。”飞曰:“孩儿若作得律诗,可否用叔父大铁椎?”父曰:“可矣!”飞取来笔墨,当即赋诗一首:
             投笔由来羡虎头,须教谈笑觅封侯。
             胸中浩气凌霄汉,腰下青萍射斗牛
             英雄自合调羹鼎,云龙风虎自相投。
             功名未遂男儿志,一在时人笑敝裘
  注释:①此句意思是说腰间佩着青萍宝剑,气冲斗牛。青萍,宝剑名。②调羹鼎:调和大鼎之羹,比喻做宰相裁夺国家大事。③笑敝裘:战国时苏秦游说诸侯未能成功,归家时“黑貂之裘敝”,“妻不下杼,嫂不为炊,父母不与之言”。
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字的含义。
(1)故怒斥:                      佯________________
(2)荒废学业:                   尔________________
(3)庶几近之:                      庶几______________
(4)当即诗一首:               赋________________
2.与“方为帅才”,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父所见
B.得为众人而已耶
C.并自为其名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3.“口耳之学”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飞与方仲永一样都是天才儿童.但他们的结局却大不一样。请简要分析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假装;(2)你;(3)差不多;(4)写(作)
2.B
3.指从教师那里听得。再背出来的学问,并没有其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4.仲永没有重视并利用自己的天赋,更没有继续求学,最终“泯然众人”。而岳飞胸有大志,善用天赋,勤勉好学,最终成为一代英徘。同时,与两人的父亲对待孩子的态也有关。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飞七岁赋诗  岳飞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且痴迷武功,习练甚勤。一日,将叔父所用大铁椎窃出,仿叔父招势习练,为父所见。父思其年幼过力伤身,】;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名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童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混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旬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1)描写爷娘: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阿姊: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小弟: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木兰: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牛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铗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写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________
4.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数人,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缚(   )
(2)走(   )
(3)善(   )
3.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盖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
(2)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