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⑤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子,是教之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之:动词,到,去。②女:女通汝,即你。③彘(zhì):猪。④婴儿:孩子。⑤知:智慧。
1.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女还(回来)
B.顾反为女***彘(返回)
C.特与婴儿戏而(开玩笑)
D.遂烹彘也(烹调)
2.下列加粗的“之”,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曾子之妻之市(她,指曾子的妻子)
②其子随之而泣(她,指小孩的母亲)
③曾子欲捕彘而***之 (它,指猪)
④妻止之曰 (他,指曾子)
⑤听父母之教 (的)
A.①
B.②
C.②④⑤
D.③④⑤
3.翻译下列句子。
(1)今之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欺之而不信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A
3.(1)现在你欺骗儿子,这是教儿子欺骗别人。
(2)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会不相信自己的母亲。
4.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做父母师长的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曾子之妻之①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②还,顾反为女***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④戏耳。】;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是南朝刘宋___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4.元方的话为什么能让友人感到惭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 “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亡:________将:________好:________吊: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引弦而战
A、马无敌亡而入胡
B、将胡骏马而归
C、堕而折其髀
D、而疑邻人之父
3.翻译文中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塞翁“马无故亡而入胡”而不忧,“其马将胡马而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你)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 )天命也。子以我言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敢走( )乎?”
虎以为然( ),故遂( )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长白兽( )逆( )遂( )皆( )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写出文中加粗字的解释。
3、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
A、虎求白兽而食之。
B、观百兽之见我而不敢走乎?
C、故遂与之行
D、兽见之皆走
4、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言为不信:
5、成语___________就由本文所得,与之意思相同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
6、请摹仿课文《蚊子和狮子》,给本文加一个结尾,点明这则寓言的寓意。
答:此故事适用于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2)子曰:“贤哉,回①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选自《论语》)
[注释]①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②不堪:无法忍受。
1.解释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中交友之妙境。
4.刘禹锡居“陋室”,颜回居“陋巷”,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注】①公叔痤(cu6):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公叔痤对曰( )
②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
③秦果日以强( )
④悖者之患(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
A.学而不思则罔(《八则》)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此非公叔之悖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予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
- 1如果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圆,那么这个圆锥的顶角(经过圆锥旋转轴的截面中两条母线的夹角)是
- 2【题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
- 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德国兵正牵着牛往外走。那是一头漂亮的、带黑点的红色小母牛,因此绰号“花大姐”。它性情温顺,但又很
- 4《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
- 5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中共党史上与之紧密相连的重大事件是
- 6如图所示,已知一束光的一条边缘光线a的传播光路,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另一条边缘光线b的传播光路,并在虚线框内画出相应的
- 7一般来说大礼堂或者电影院的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B.提高声音的音调C.增强声
- 8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 )A.商业资本的发
- 9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其图示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 [ ]A. 硫B. 木炭C. 蜡烛D. 铁丝
- 10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完成下列各单词1. Dad u________ comes home late at night.2
热门考点
- 1如图,已知AB=CD且∠ABD=∠BDC,要证∠A=∠C,判定△ABD≌△CDB的方法是[ ]A.AASB.S
- 2【题文】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通使相窥观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弘扬 笑面虎 声誉鹊起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B.通牒 身分证 察颜观色
- 4已知{an}为等差数列,,则等于( ).A.4B.5C.6 D.7
- 5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A.乌鸦叫丧,喜鹊报喜
- 6马克思认为:“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
- 7The small boys decided ________ to each other.A.not talkB.no
- 8如图所示,某幼儿园有一道长为16米的墙,计划用32米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ABCD.该矩形草坪
- 9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1=∠2,∠3=∠4,∠BAC=63°,则∠DAC=______.
- 10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最低纲领的分析“人民大众”应包括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