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
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
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你把它给了我,那我们都丧失宝了。
4.子罕高风亮节,不贪财。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委而之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之 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固国不山溪之险
B.天下之所顺
C.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记之
3.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_____________
(3)必先苦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
(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_____________
2.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到)
C.行拂乱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因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予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的意思。
(1)故有所不辟也
患:__________________
(2)纵子有,不我
赐:__________________骄: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孟子少时,东家***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豚何为?”母曰:“欲啖女。”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欲啖女 女: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买东家豚肉以之 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家***豚何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适有知而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点明题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这段文字阐明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①缘:__________________
②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尽水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借代
D.对比
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