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   (2)故中辍耳   ▲      
(3)外皆严装已毕   ▲   (4)上尝得佳鹞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小题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
小题1:(4分)(1)善于、擅长    (2)停止  (3)完成、结束    (4)曾经
小题1:(3分)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神色一点不改变,皇上也就息怒了。
小题1:(3分)魏征看到皇上玩鹞,奏事时故意久久不停止,借此劝诫皇上不能玩物丧志(不要忘记国家大事)。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李世民畏魏征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8分)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小题1: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 ▲ )
A.当门的小墙 B.忍住 C.退避 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 ▲ )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B.与“阴”相对 C.外露的 D.通“佯”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小题3: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小题4: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选自《宋史·赵普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          ②阖户启箧取书  (    )
③卒用其人(    )                    ④他日补缀旧纸(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画线句子。(3分)
                                                                   
小题3:.你知道《论语》这本著作和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吗?请写出《论语》中你感受最
深一句。(2分)
历史人物:                   。《论语》名句                       
小题4:.【甲】文主要写了赵普哪两方面的优秀品质?(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9——23题。(12分)
【甲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小题1:.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小题4:.【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答:                                                                              
                                                                              
                                                                              
小题5:.【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王引弓欲射。引:          ⑵如使置十叶焉 焉:                  
小题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欲闻射道乎?译文:                                                      
小题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戴震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是年乃能言/ 乃不知有汉
B.师应之曰/不应有恨
C.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春冬之时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每天阅读并背诵几千字还不愿意停下来。
B.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译文:(戴震)问私塾先生:“这些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说的,又是曾子记述的?”
C.曰:“几二千年矣。”
译文:(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D.“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译文:“然而朱文公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震很迟才会说话,但他很聪明,跟随老师读书,读过的文章都能背下来。
B.戴震不仅勤奋,而且好问,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喜欢寻根究底问为什么。
C.私塾先生被戴震的问题问住了,不但不生气,反而赞扬他说:“你真是个不寻常的孩子。”
D.戴震自幼读书即不能不唯师,不唯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很值得我们学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