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亦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会天大雨 皆次当行
楚人怜之 为天下唱
小题2:用两条斜线标明下面句子的正确朗读。(1分)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小题3: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扶苏亦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小题4: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其导火线又是
。(2分)
小题5:根据全文,从陈胜的言行,概括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小题6:陈胜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道出了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的心声。请你也从古诗文中列举同样表达雄心壮志的名言。(1分)
,作者
答案
小题1:会:适逢,恰巧遇到 次:编次 怜:爱戴 唱:唱通“倡”首发
小题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小题1: 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小题1:天下苦秦久矣 遇雨失期,“失期,法皆斩”
小题1: 深谋远虑,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和组织才能的农民领袖。
小题1: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陈涉世家》片段,完成下列题目。(10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以失期。失期,法皆斩】;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郭琇劾明珠
康熙间,山左名臣,自李之芳、董讷而下,实以郭瑞卿为最刚正。瑞卿名琇。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朝野多侧目。郭刚直性成,尝於明珠寿日,胪举其劣迹,列入弹章上①之。旋复袖所草疏,乘车至明邸,踵门投刺②。明以其素倔强,来谒不易,肃冠带迎之。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③,故频频作引袖状,明喜问曰:“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郭曰:“否否。”探袖出视,乃一弹章。明取读未毕,郭忽拍案起曰:“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连引巨觥狂吸之,疾趋而出,座客大骇愕。未几,而廷讯明珠之旨下矣。
(选自《清稗类抄》)
【注释】①上:皇上。②刺:名贴。③移时:一会儿。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当明珠柄政时行为专恣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2分)
⑴来谒不易( ) ⑵故频频作引袖状( )
小题3: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御史公近来兴致不浅,岂亦有寿诗见赐乎?”的意思。(2分)
小题4:郭瑞卿为什么要弹劾明珠?(2分)
小题5:你认为郭瑞卿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颖异,入太学,中进士第。徽宗亲制《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皆赓进,惟藻和篇,众莫能及。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时王黼①与藻同舍,素不咸②,投闲凡八年,终黼之世不得用。
高宗践祚③,召试中书舍人④。时次扬州,藻多论奏,宰相黄潜善恶之,遂假他事,免为集英殿修撰。明年,复拜翰林学士。属时多事,诏令类出其手。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
【注释】①王黼(fǔ):北宋奸臣,祸国殃民,为“六贼”之一。 ②咸:和睦。③践祚(zuò):皇帝登基即位。④中书舍人:与下文的“集英殿修撰”“翰林学士”,均为文职官员。
小题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时胡伸亦以文名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1)及( ) (2)假( ) (3)陈( )
小题3:说说“后十年,卒如其策”的意思。(2分)
小题4:《三峡》中引用“巴东巫峡三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来对秋景作总结,找出文中与此同工的句子。(2分)
小题5: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汪藻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2分)
①课父老服( )黄纱单衣 ②召而数( )之
小题2:下列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修营楼雉以求媚 B 以元楷在隋邪佞
C 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 D 以儆效尤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
小题4:读了本文,你觉得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普少习吏事 ( )2及次日临政 ( )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4碎裂奏牍掷地 ( )
小题2:翻译下边两个句子。(4分)
①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②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小题3:说说文章写了赵普哪两件事,分别用4个字概括。(4分)
①
②
小题4:本文刻画赵普奏荐人才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赵普什么样的性格? (4分)
小题5: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成语及其故事很多,你能试着举出一个吗?并谈谈他对你成长的影响。(4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1)碎裂案牍掷地( )(2)卒用其人( )
(3)太祖素恶其人( )(4)久之不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小题3: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小题4: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最新试题
- 1两个人的天堂 何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作为实习记者,他曾接触过的新闻和图片,全在讲述着同一个主题:广东富得流
- 2如果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__,暗箱的壁相当于____________
- 3小红在和妈妈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⑴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 )A.同样情
- 4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A.B.C.D.
- 5一玉石收藏者在新疆寻得一块1.8t的“和田玉”后引起关注,经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宝石鉴定中心的鉴定师鉴定,这块“和田玉”原来
- 6II.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共16小题,每空0.5 分,满分8分)1. It was (1)________ as ear
- 7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B.1958
- 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入肺颗粒物。专家认为,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
- 9Walking and running are the oldest and newest, excellent ___
- 10刑事诉讼法与赋予和规制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机关权力、追诉犯罪、保障公民权利密切相关,有“小宪法”之称,有人说“宪法是静态的刑
热门考点
- 1用力F拉ABC三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现在中间的物体上加一个小球,它和中间的物体一起运动,且原来拉力F大小不变,
- 2甘薯能够晒成甘薯干。我们吃甘薯干时会感到有甜味,其中能说明什么道理?答:能说明甘薯细胞中的_________物质并未能通
- 3I prefer online dictionaries to paper ones because the usual
- 4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它与下述的哪一个单位相一致A.kg·m/s2 B.kg·m2/s2C.kg·m/s3D.
- 5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
- 6化学实验即要求操作规范,更要保证安全,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搅拌过滤器内液体可以加速过滤速度B.选用
- 7Tom, your hair is too long. Would you please get your hair _
- 8一套重要资料锁在一个保险柜中,现有把钥匙依次分给名学生依次开柜,但其中只有一把真的可以打开柜门,平均来说打开柜门需要试开
- 9请分析下列材料: 我国2007年6月29日通过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
- 10苏州的交通日新月异,某同学做了一个表格,所填信息全部正确无误。古代苏州交通基本靠水运,京杭大运河贯穿而过,隋朝大运河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