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
A.骈死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树(《醉翁亭记》)
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3: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C (ABD三项均为介出所处,可译为“在”;C项为介出对象,可译为“对”)
小题1: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小题1:示例:鲁庄公“不鄙”。理由合理得分,结合选文或全文内容作答均可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例句:公与之乘。战长勺:介词,在。A、B、D中的“于”都是介词“在”,C.“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句中的“于”是介词“对”。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如:再(鼓)而(气)衰,三再而衰,三(鼓)而(气)竭。
小题1:此题是开放性试题,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下面句中的“故”与“王惊问其故”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而知新B.广故数言而欲亡
C.公问其故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小题3:楚庄王已下令说“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为什么还能够进谏成功?请简要回答。(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杀虎救驾
开泰五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上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地。伺便,拔佩刀杀之。辇至上前,慰劳良久。
(注释:跸:帝王的车驾。辟易:惊退。轶:逃。辇:帝王所乘之车。)
小题1:解释加方框词语。(2分)
虎骇且逸(          )              伺便,拔佩刀杀之(               )
小题2:在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划上“/”,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B.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C.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D.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用发虎/怒奋势/将犯跸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
小题4:从文中找出描写陈昭衮“杀虎”过程的动词,并对陈昭衮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能看出来。(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衣食所安,弗敢(个人专有)也
B.吾视其辙乱,望其旗(倒下);肉食者(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C.公将(击鼓进军)之;小惠未(通“遍”遍及,普遍),民弗从也
D.且(哪里)置土石;(苦于)山北之塞
小题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齐师竹取道
B.又何焉其千二百里
C.小大狱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D.牺牲玉帛,弗敢也万钟于我何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口气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选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钱金玉舍生取义》一文,完成校题。(14 分)
钱金玉官松江千总,性刚果,尚廉节。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止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径之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已。
【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 ②衅(xìn):此指战祸。  ③趣:促。
④勖(xù):勉励。       ⑤泣陈:边哭边说。    ⑥幸:希望。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钱金玉松江千总(    )          ②之吴淞              (    )
东炮台陷      (    )          ④犹大呼“贼奴误国”不(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 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C.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D.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小题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文中钱金玉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两点)(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 分)
①以头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长跪而之曰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3: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