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袁宏道《满井游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2)日,更定矣
(3)冻风时,作则飞砂走砾            (4)而此地与余近
小题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小题3: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              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         的特点。(2分)
小题4: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答案

小题1:(1)客居(2)这(3)起,兴起(4)刚好,恰巧
小题2:(1)别说相公您痴,还有比您更痴的人。(2)这才知道郊外田野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城里居住的人不知道有这样的变化啊。
小题3:凝静清绝(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
小题4:甲文(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乙文(1)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2)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3)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4)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是客居,“”是恰巧,正赶上。的意思,常常考到。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句中的“痴”和“更”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主要是从给人的感觉上分析特点即可。
小题4:
试题分析:通过平时学习可得知,甲文,远离世俗,思念故国等情怀。乙文,有热爱大自然,厌倦官场等情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17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左传》旧传为      (朝代)末年鲁国史官      (人名)所撰(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又何焉(  )  ②小惠未(  )
③小大之(  )  ④望其旗(  )
小题3: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2分)
                                                                            
小题4: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2分)
                                                                            
小题5: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一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令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每个1分)
(1)牺牲玉
(2)小信未
小题2:结合文意翻译以下两个句子(2分)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既克,公问其故。
小题3:曹刿认为作战要靠,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分)
小题4:用一个成语概括下边一句话的意思。类似这个故事的成语还有哪些?(1分)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成语:  。还有_  (至少写一个)。
小题5:以上两个语段能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②与:亲附,拥护爱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又何焉   (      )     (2)小惠未           (     )
(3)之属也   (      )     (4)人者(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君人者,百姓为天弗敢专也,必分人。
B.桓公仰视天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C.入见当立者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战请从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答: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答:                                                                  
                                                                       
小题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两段选文内容简要分析。(2分)
答:                                                                  
小题5: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2分)
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正公集》和《欧阳文忠公集》中的“文正”“文忠”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的谥号,这两本书都是以作者死后的封号作书名。
B.《诗经》,也称“诗三百”,收录诗歌300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表现手法包括“风”“雅”“颂”“赋”“比”“兴”。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C.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小题1: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小题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
小题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