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  凡:总共。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相同?( )
A先帝不臣卑鄙             则可得生者何不用也
B当奖率三军,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
C臣布衣                  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D还旧都                  欲有求我也
小题2: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是(    )(2分)
A.时先主屯新野B.先主曰:“君与俱来。”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D.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1)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2)但是我的志向没有罢休,你说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小题4:“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德践行。这一个字,读出了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感受到他们的高尚人格。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中二者都是“原来”的意思。A:因为/用来;B:向北/到处;D:到/向
小题2:
试题分析:C为判断句式。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
小题4:
试题分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2分)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改嫁,再婚。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言教是以碎耳”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固怪之矣B.先帝简拔遗陛下
C.可一战D.其境过清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李密几岁时,因为母亲再嫁,他十分思念,直至生病。
B.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C.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4分)
(1)则泣侧息 涕:                         (2)华之   善:           
(3)斯语岂然  然:                       (4)后于家 卒: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2分)
译文: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分)
译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范晔的《王烈》一文,完成后面问题。(14分)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少师事陈寔(shí):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②称:著称。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④乞:请求。⑤谢: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①烈闻而使人谢之(     )         ②或问其故   (     )
布一端     (     )         ④暮,老父还(     )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小题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行 道 一 人 见 而 守 之 (两处,2分)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全文看,盗牛者之所以能改邪归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③,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⑤。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⑥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搜集出卖。③指从大山深泽来的采药人带来药材。④雠:出售、成交。⑤直:价值,价钱。⑥蚩:傻,无知。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誊清 (   )            (2)冀速已     (   )
(3)不能报(   )           (4)逐利以妻子(   )
小题2: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逐利活妻子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不识遥与券而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C.谓我蚩妄者亦谬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D.市人以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2分)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2分)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分)
小题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宋清具有哪些性格。(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两则寓言,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小题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无故而入胡暮而果大其财
B.其邻人之亦云对子骂,则是无礼
C.马无亡而入胡此独以跛之
D.不筑,必有盗其马胡骏马而归
小题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丁壮者引弦疑邻人之父
B.子曰:“不筑,必将有盗。”此之谓乎
C.此独跛之故为顺流下矣
D.近塞人,有善术者其邻人父亦云
小题3:“智子疑邻”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坏墙正与“邻父”家紧邻,只可能是他偷的。
B.因为儿子这么说是一种高明的预见,“邻父”则是贼喊捉贼。
C.根本原因是持相同看法的两人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
D.因为别人不知道他家的围墙坏了,只有儿子和“邻父”知道。
小题4:对两则寓言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智子疑邻》通过“其子”与“邻人之父”提出相同意见却有不同结果和遭遇的对比,围绕“雨”展开情节,表现中心。
B.《塞翁失马》紧扣“失马”“得马”这一主线,通过四次转变,两对比较,寓意内蕴于故事中。
C.《智子疑邻》告诉人们听取意见应该听正确的,不要因亲疏而有所偏废,要尊重事实的道理。
D.《塞翁失马》告诉人们:一时受到损失,说不定反而因祸得福。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不可将世上的事物一概而论,要辩证地看待事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题2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慭慭然,莫知( 互相 )
B.益其声(熟悉,习惯)
C.终不敢(击,扑)
D.断其喉,尽其肉,去(才)
小题2: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驴),悄悄地出来接近它。
B.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老虎)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C.驴不胜怒,蹄之: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D.技止此耳: (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小题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则寓言叙写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貌似强大的对手其实并不可怕。
B.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
C.“一鸣”、“一蹄”,貌似强大的驴,本领仅此而已。驴的形象,正是对现实中外强中干之人的写照。
D.这则寓言启示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探究的实践过程,也就是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