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小题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1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                          ⑵知其一                     
⑶其果不出血                     ⑷可据理以有无哉             
小题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石半定非我所见B.如言一盗拽妻起
C.果于数里外不其所以然D.又戕其耳人不知不愠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小题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                ”(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              ”(用甲文原文填空)。
答案

小题1:(1分)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划错一处,则1分扣除)
小题2:(4分)已,停止。 但,只,仅仅。 创,伤口,创伤。 断,断定、判定。
小题3:(3分)C
小题4:(4分)①在河底寻找石兽(它),不是更荒唐吗?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小题5:(2分)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划分文言句子的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或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词义的积累,这就要求平时多识记。注意“但”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在这里是“只”之意,今义是“但是”。
小题3:
试题分析:A. :都是结构助词:的; B.都是代词,他(她、它)的; C.于数里外(得到)  不其所以然(了解,明白)        D.又戕其耳  人不知不愠 连词,都表示转折 。故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应做到:(1)将单音词译成双音词,字字落实。(2)省略的成分(主语、宾语)或省略的意思要补充出来。(3)特殊用法的词语要翻译到位。(词类活用、通假、倒装)。(4)专有名词不要翻译。(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等)。应注意①句是一个省略句,在“地中”前要补出省略的介词“于”,这样翻译就顺畅了。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要彻底弄懂文章大意,再根据题目要求逐一筛选原文来回答。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B.《左传》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尤其善于合理描写战争和辞令,如《曹刿论战》详写了战中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C.《生命与和平相爱》是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从一个人写到一个家庭,从一个家庭去看一个民族,始终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民族背景下去写,文章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D.《江城子 密州出猎》这首词由描写打猎场景引向抒发爱国豪情,把打猎习武与保卫边境安全,维护国家统一联系起来,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②、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③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④,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注释:①神勇之退卒也:神勇,禁军兵营名。退卒,逃兵。 ②利:同“痢”。 ③ 弭耳:犹贴耳。这里是形容动物变得驯服的样子。④自告者:自首的人。
小题1:下列句中 “以”与“以其子与人”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一战B.扶苏数谏故
C.塞忠谏之路也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小题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A.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逃到华山脚下,依然勇敢地向山的深处走去,吃光了饼就挖草的根摘树上的果子吃,吃得一天要病十次好十次,但是他依然坚持着,几个月之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
B.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但他不怕死,最后猛兽都服服帖帖地走了。
C.孟德后来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认为他是个有道之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D.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他的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以其衣一刀十饼 易:           ②食其饼尽       既:       
③德道本末       具:           ④弱者侮          见: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吾视汝非恶人也。(2分)(2)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①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畴常忿乌桓昔多贼***其郡冠盖②,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桓,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三国志•魏书十一》)[注]①祖:设宴送别。   ②冠盖:官员。
小题1: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躬耕以养父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先帝简拔遗陛下B.何不试之C.扶苏数谏故D.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避开大道,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以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政治远见:他已看出这个朝廷寿命不会太长了。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桓,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他欲报之仇。
小题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众议称畴                         ②直朔方,循间径去              
辞不受                           ④朝廷其义          
小题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2分)(2)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4题。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定州(   )          (2)死无所 (    )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小题3: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2分)
小题4:从太宗对待出征将士的行为中,你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王?(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不敢稍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结友别足肤皲裂不知
B.蒙始就学以衾拥覆,久而
C.大兄何见事晚乎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D.蒙辞军中多务无从致书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小题4:甲、乙两文同为劝学,试分析孙权的劝学和宋濂的劝学有何不同。(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