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 (2)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小题3: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小题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小题2:(1)结束(完了,停止) (2)才
小题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小题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自身的努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尝”“自”“谓”“ 恨”“及”,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注释,读弄短文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了解故事情节(划分出三个情节点),以此为据针对问题概括要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臣请陈之 (2)管仲正衿再拜曰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
B.生子而大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
C.使尧在上,咎繇为理使之冲烟而飞鸣 |
D.公诚愚矣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
小题4: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3分)
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修政”的内容是 。从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 的人。
小题1:《范爱农》是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中的一篇。作者同范爱农是在日本__________(地方)同乡会认识的,后来成为好友。
小题2: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用第______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___________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母家中的生活历程。
仇悆①为东州一邑宰,晨起视事,方受牒诉②,有鹳雀翔舞庭下,驱逐久之,方去。明日复来。仇心异之,遣一吏迹所止,而观其为何。既出城数里,见一大树,鹳雀径止其上。视其颠,则有巢焉,数子啁啾其中。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吏遽止之,且引其人与俱见。仇问:“伐树何为?”曰:“为薪耳。”又问:“鬻之得几何?”曰:“可得五千。”仇即以己钱五千与之,且告之曰:“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其人遂去,因不伐树。
【注释】①仇悆[yù]:人名。②牒诉:公牒诉讼。
小题1: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仇心异之( ) (2)鬻之得几何( )
小题2:对画线句“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只鹳连着几天来,好像是向我求救。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讨伐它了。 |
B.正是鹳一连几天到这来,意思好像是求救。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砍伐那棵树了。 |
C.这只鹳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砍伐那树。 |
D.正是鹳连着几天都这来,好像是向我求救。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不可以讨伐它了。 |
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宴,御呼车,骖亦呼车,御肘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何为借呼车?’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免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乎?’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乃立以为师也。
小题1:翻译加点字词。(2分)
(1)藿食者尚何与焉( ) (2)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 )
小题2:对划线句子“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翻译正确的是一项( )(3分)
A.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
B.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
C.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
D.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日三至弗得见( ) (2) 桓公曰:不然。 ( )
小题2: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
最新试题
- 1平行线是指[ ]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两条延长后仍不相交的直线C.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D.以上都不对
- 2请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诗宗白华啊,诗从何处寻?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在蓝空天末,摇摇欲
- 3阅读莫小米《老家》,完成后面小题。(8分)①把过年很当回事儿的人,多半是有老家的。②有老家的人过年可以有一个大动作――预
- 4函数f(x)=x-10x+1(x>0)(x=0)(x<0),则f[f(12)]的值是( )A.12B.-12C.32D
- 5下列关于亚洲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洋性气候分布广B.季风气候显著C.复杂多样D.东部和南部容易发生旱涝灾害
- 6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在顶点处标有1~11共11个自然数,当折叠成正方体时,1,3,5,7,8分别与哪些数重合?
- 7凸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边缘______,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间______、边缘____
- 8电能表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______,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器用电的度数.某同学家中的电能表九月底显示3362 3,十月底
- 9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雏形 碑贴 一笔勾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寂寞 惭
- 10足量的镁、锌、铁与含等质量的HCl的盐酸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______;
热门考点
- 1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接近正圆的椭球体B.大地如覆盖C.天圆地方D.地方如棋局
- 2从距地面2.4m处的高台竖直上抛的物体,初速度大小是4 m/s,以向上为正方向,经 s上升到最高点,1s时物体的位移
- 3下列各组数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6,18,20B.0.2,0.4,0.5C.4,5,6D.5,12,13
- 4今年某种药品的单价比去年便宜了10%,如果今年的单价是a元,则去年的单价是 ( )A.元B.元C.元D.元
- 5如图所示,学习小组的同学 们通过盖房子的游戏来建立几种物质间的联系。已知A、B、C、D、E、F、Y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
- 6以下关于社会身份的表述,错误的有[ ]A.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有自己的社会身份 B.人的社会身份是固定不变的
- 7Do you know that girl ?The one ___red.A.havingB.wearingC.inD
- 8某摩托车生产企业,上年度生产摩托车的投入成本为1万元/辆,出厂价为1.3万元/辆,年销售量为50000辆.本年度为适应市
- 9完形填空。 From the time each of my children started school,
- 10数列的首项=1,前/I项之和为,已知向量,且时,成立,则="(" )A.B.-1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