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 阅读文言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文言文。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⑥,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不诬:不假:
小题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与 元  祐 已 前 所 书 大 异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饭,山谷作草书数纸:             (2)信穆父之言不诬           
小题3:翻译“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的意思。(2分)
小题4: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3分)
答案

小题1:与元祐已前所书/大异
小题2:(1)结束(完了,停止)  (2)才
小题3:所以山谷曾经自己认为是在涪陵深得草书的真谛,遗憾的是穆父未能看到自己的书法。
小题4:(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 (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  (3)自身的努力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尝”“自”“谓”“ 恨”“及”,最后疏通句子。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注释,读弄短文内容,根据人物的活动了解故事情节(划分出三个情节点),以此为据针对问题概括要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言文。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主要考察你对文言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③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 (选自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 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臣请               (2)管仲正衿再拜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若有见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屠起,以刀劈狼首
B.生子而智若愚,巧若拙
C.使尧在上,咎繇为理使之冲烟而飞鸣
D.公愚矣臣知不如徐公美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
小题4: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3分)
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                    ,“修政”的内容是                    。从中可以看出,管仲是一个                                          的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在横线上(1)-(2)题填空。(4分)
小题1:《范爱农》是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中的一篇。作者同范爱农是在日本__________(地方)同乡会认识的,后来成为好友。
小题2: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用第______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___________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母家中的生活历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鹳雀之家(9分)
仇悆为东州一邑宰,晨起视事,方受牒诉,有鹳雀翔舞庭下,驱逐久之,方去。明日复来。仇心异之,遣一吏迹所止,而观其为何。既出城数里,见一大树,鹳雀径止其上。视其颠,则有巢焉,数子啁啾其中。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吏遽止之,且引其人与俱见。仇问:“伐树何为?”曰:“为薪耳。”又问:“鬻之得几何?”曰:“可得五千。”仇即以己钱五千与之,且告之曰:“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其人遂去,因不伐树。
【注释】①仇悆[yù]:人名。②牒诉:公牒诉讼。
小题1:请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仇心之(             )         (2)鬻之得几何           
小题2:对画线句“是鹳连日来,意若求救者。异类而有知如此,尔不可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只鹳连着几天来,好像是向我求救。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讨伐它了。
B.正是鹳一连几天到这来,意思好像是求救。与我们不同类的鸟都能做出这样(求救)之事,你们就不要砍伐那棵树了。
C.这只鹳一连几天到这来,看它似有求救之意,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切不可再砍伐那树。
D.正是鹳连着几天都这来,好像是向我求救。这样的有灵识的禽鸟,你们不可以讨伐它了。
小题3: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分析仇悆是个怎样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宴,御呼车,骖亦呼车,御肘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何为借呼车?’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免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乎?’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乃立以为师也。
小题1:翻译加点字词。(2分)
(1)藿食者尚何焉(      )  (2)涉血履肝者吾事也(      )
小题2:对划线句子“臣与有其忧深。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翻译正确的是一项(     )(3分)
A.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B.我对此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C.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怎么安心不参与国家的决策呢。
D.我和你一样有深重的忧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
小题3:祖朝讲述桓司马的车夫和骏马的对话有什么用意。(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
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骜①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注释】①骜:同“傲”。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日三至弗见(        )      (2) 桓公曰:不。   (          )
小题2: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B.纵然稷的夫人和孩子看不起爵位俸禄, 我又怎敢看不起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C.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我又怎敢看不起我中原霸主的大业呢?
D.就算稷先生看不起爵位俸禄,又怎么敢看不起我这样的中原霸主呢?
小题3:齐桓公之所以赢得了许多国君相率而朝,是因为他能够“               ”(用原文回答),表明齐桓公是一个               的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