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题目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_____________
⑵怀民亦未寝                               寝_____________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只
2、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意思符合即可)
3、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意思符合即可)
4、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意思符合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古诗文阅读。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完成问题。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回答下面的问题。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歌一般要避免重复,这首诗歌却打破常规,“期”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是否影响了表情达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完这首诗后,你认为这首诗在构思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