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 >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 “清晨入古寺”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B.“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尾联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为衬,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C.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当时美好社会的赞颂及建功立业的愿望。
D.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建这首诗是在游览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B.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C.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句中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这两句诗进一步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
D.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寺内僧侣们生活的清苦,表现僧侣们内心对寺内生活的厌恶。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中“对当时美好社会的赞颂及建功立业的愿望。”错。应是抒发的是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写出了僧侣们生活的清苦,表现僧侣们内心对寺内生活的厌恶。”错。这两句诗写出寺院幽静美妙的环境。
核心考点
试题【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主要考察你对古诗词的阅读与探究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
               ,行者常至。   
              ,可笑不自量。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            ____
④虎大骇,远遁,               ,甚恐。
⑤从那时起,          _          ___,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⑥《登岳阳楼》中的“          _          ”,既是实写,又有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诗,完成后面小题。(6 分)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题1: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2 分)
小题2: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 分)
小题3: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2 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小题1:此诗写诗人在暮春时节返回故山草堂的所见所感,“稀”“尽”“飞”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 
的气氛。(2分)
小题2: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4)看待别人的进步,我们要有发展的眼光。正如《孙权劝学》中说的“                   。”
(5)把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默写完整。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叶君健译。
B.《诗两首》作者分别是俄国诗人普希金和美国诗人弗里斯特。
C.莫泊桑是德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包法利夫人》。
D.都德是法国作家,《最后一课》是指韩麦尔先生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