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 下列名著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逵元宵夜大闹东京城(《水浒传》) B.格列佛在美德感化下,留在了慧骃国(《格列佛游记》) C.吕布***义父丁原后...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名著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逵元宵夜大闹东京城(《水浒传》)
B.格列佛在美德感化下,留在了慧骃国(《格列佛游记》)
C.吕布***义父丁原后,投靠董卓(《三国演义》)
D.共产党员华子良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红岩》)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B错误。格列佛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回到英国。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对此名著的内容比较了解。阅读就是了解历史,观察社会,思考生活的意义,所以多读名著,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与知识的积累甚至思考理解能力的提高都有好处。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名著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逵元宵夜大闹东京城(《水浒传》) B.格列佛在美德感化下,留在了慧骃国(《格列佛游记》) C.吕布***义父丁原后】;主要考察你对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两项是(     )(     )(3分)
A.《水浒传》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B.《水浒传》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在于:它将封建统治者视为“盗贼草寇”的起义农民给予充分肯定,并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即上至皇帝和高俅这样的大臣,下至大小官吏的横行霸道、昏庸无能,致使民不聊生,尖锐的阶级矛盾逐渐加深。
C.《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武松。
D.《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E.《琐记》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童年的朋友》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本文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B.《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在写浮雕时,用了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顺序,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决定的。
C.《月迹》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D.鲁迅在他的《一面》一文中,善于抓住人物“瘦”的特征,突出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写给马生的赠序,文中自述少年时求学之艰难来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学习。
B.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在小说《变色龙》中刻画的一个走狗形象,契诃夫和《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都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C.从《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我们看到了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从《陋室铭》中更看到了他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D.不管是追忆童年读书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怀念恩师的《藤野先生》,还是叙述回故乡见闻感受的《故乡》,都是鲁迅在《朝花夕拾》里的回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国平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分别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论证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要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B.《陋室铭》一文运用托物言志手法,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隐逸情怀。
C.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一篇运用自然科学道理解释说明沙漠里几种奇怪现象的科学小品。
D.《核舟记》《活板》的作者分别是魏学洢、沈括。前者为北宋科学家、文学家,著有《梦溪笔谈》;后者是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学知识填空(3分)
小题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
小题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出自于法国作家      的笔下,他的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小题3: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讲述的是小主人公      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