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草或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像. |
圆形透明的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草木的叶脉距离透镜很近,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叶脉在这个“凸透镜”中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放大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放大;正立、放大的虚. |
核心考点
试题【清晨的草或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像.】;主要考察你对
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
[详细]
举一反三
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倒立、放大的实像 | C.正立、放大的虚像 | D.正立、缩小的虚像 | 如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cm处,则(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如图1所示: ①光屏上所成像应是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是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保持透镜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倒立、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②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__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③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同学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2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______透镜,该同学是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李明所在的实验小组选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多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实验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另有部分实验现象漏记了,你认为他们漏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请你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空格内,并仿照示例尝试得出探究结论.
| 凸透镜 焦距f/cm | 物到凸透 镜的距离u/cm |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 像的情况 | 正、倒 | 大、小 | 虚、实 | 透镜A | 14 | 20 | 47 | 倒立 | | 实像 | 30 | 26 | 缩小 | 40 | 22 | 缩小 | 60 | 18 | 缩小 | 透镜B | 16 | 20 | 80 | 倒立 | 放大 | 实像 | 30 | 34 | | 40 | 27 | 缩小 | 60 | 21 | 缩小 | 某同学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蜡烛点燃后放在距凸透镜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当他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7cm处后( )A.移动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 B.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烛焰的像 | D.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