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蜡烛放在______点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2)蜡烛放在______点时,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3)蜡烛放在______点时,不管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像;
(4)蜡烛放在______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大,此时光屏距离透镜最______;
(5)蜡烛放在______点时,可观察到放大的像;
(6)烛焰从A移动到C的过程中,像______,像距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
(2)蜡烛放在B、C点时,2f>U>f,光屏上成放大的实像;
(3)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到光屏上.所以蜡烛放在D点,屏上不能呈接到像.
(4)屏上出现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距越小,像越大.所以蜡烛放在C点时,光屏上的像最大,此时光屏距离透镜最远.
(5)由(2)(3)可知,蜡烛放在B、C、D点时,都可观察到放大的像;
(6)烛焰从A移动到C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则像变大,像距变大.
故答案为:(1)A;(2)B、C;(3)D;(4)C;远;(5)B、C、D;(6)变大;变大.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所示,F是焦点,P是二倍焦点的位置.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点,分别调节光屏的位置:(1)蜡烛放在______点时,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主要考察你对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
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__(上/下)调节.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_____清晰的实像,_____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_____(左/右)移动.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______(变亮/变暗/不变).
A.8cm | B.16cm | C.24cm | D.32cm |
最新试题
- 1哈尔滨的学生寒假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的原因是[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C.教育主管
- 2《诗经·小雅·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苗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奴隶制度进一步巩固B.
- 3下列能够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是[ ]①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为了事业,献出了青春,献出了美丽,献出了一生
- 4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1. What"s the woma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
- 6有一个小孩不小心被蜜蜂蛰了一下,便不由自主地用手摸伤处.在日常生活中,与“小孩被蜜蜂蛰时便不由自主地用手摸伤处”相似的反
- 7(6分)探索规律:观察下面由※组成的图案和算式,并解答问题()试猜想 ;()试猜想=
- 8在如图所示出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1)画出将铅笔图形ABCDE向上平移9格得到的铅笔图形A1B1C1D1
- 9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年,各地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已经拉开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年元旦,以孙
- 10请仔细看下面的句子,画出有错的一处(包括拼写、大小写、标点、用法等)并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小题1:I’m from Ch
热门考点
- 1在等比数列= ;
- 2已知sinα+cosα=75,α∈(0,π4),则tanα=______.
- 3(1)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2)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组成的。(3)从分
- 4— You didn"t go to school yesterday, did you? — ,
- 5I don’t like hot dogs ________ hamburgers.[ ]A. and B
- 6若,为第二象限角,则_____________;
- 7【题文】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又欲肆其西封(边境)持千金之资币物(货
- 8如图所示,正对镜面时,镜像与原图形一样的图形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世纪初,中国近代诗人蒋智由作《卢***》云:“世人皆欲***,法国一卢***。民约开新义,君威扫
- 10—Don"t _____ too late, or you will be tired tomorrow. —I w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