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该如何移动光屏?
答:______.
(2)图2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周倩同学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______.
A、②①;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故答案为:向左移动光屏,直至像变清晰为止.
(2)近视眼的成因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到达视网膜已经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为了矫正视力,应该戴凹透镜,这是利用了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的特点.
故选 B.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1所示,周倩和几位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这时,周倩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透】;主要考察你对透镜及其应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小明移动光屏,当光屏上的像清晰时,情况如图2所示,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光屏安装的位置偏高
B、蜡烛位置偏高(蜡烛太长)
C、蜡烛距离透镜太远
D、烛焰、透镜、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2)在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线在光屏上发生______反射.
(3)重新调整器材后,他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通过移动光屏使像清晰,此时光屏上出现的是一个______、______的实像.
(4)小明发现,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凸透镜向左或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就不清晰了,但当他将凸透镜继续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那么,这时的像应该是______、______的实像.
A.平面镜 | B.凸透镜 | C.凹透镜 | D.都不是 |
A.蜡烛-光屏-凸透镜 | B.凸透镜-蜡烛-光屏 |
C.光屏-凸蜡烛-透镜 | D.蜡烛-凸透镜-光屏 |
A.5cm | B.11cm | C.20cm | D.25cm |
最新试题
- 1浣溪沙(北宋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
- 2西亚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 ]A、地中海、里海、黑海、阿拉伯海、红海 B、阿拉伯海、里海
- 360 mL盐酸溶液和40 mL NaOH溶液,两者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若混合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
- 4一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长 D
- 5晓丽同学家在1月1日和2月1日两次观察家里的电能表,如下表所示,0233402879
- 6已知x2-x-1=0,那么代数式x3-2x+1的值是______.
- 7用《水浒》中的人物姓名填空。 《水浒》通过写众多英雄好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__
- 8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零点而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得数据与实际质量相比A.相等B.偏小C.偏大D.无
- 9设的值为( )A.0B.1C.2D.3
- 10指出下面语段中,人物语言在得体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某班学生去参加樱桃节,小A对看管樱桃园的老人说:“老大爷,
热门考点
- 1已知全集,集合,则为A.B.C.D.
- 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M
-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面对秋阳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
- 4作文。 主张,是对如何行动所持有的见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交友,如何消费,如何环保……你总会有自己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终南捷径 杨柳依依 夸父逐日 一愁莫展 B.退化变质 信誓旦旦 浅尝辄止 老
- 6若使分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2B.x≠-2C.x>-2D.x<2
- 7语法专练。将下列句子由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1. The teacher said,"Don"t be late agai
- 8已知函数满足,当,那么,时,函数的图象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 。
- 9用力的图示法画出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它受到的重力的图示.
- 1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而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点对称,若,则实数的值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