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求∠ACB的大小;
(2)写出A,B两点的坐标;
(3)试确定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4)在该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线段OP与CD互相平分?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2)A(1-,0 ) B(1+,0)
(3)
(4)点D在抛物线上 所以存在D(0,2)使线段OP与CD互相平分
解析
试题分析:(1)
解:过点作CM⊥AB,得CM=1,
∵AC=2,∴∠CAB=30°,∴∠ACB=120° (2分)
(2)∵CM=1,AC=2,∴AM=
∴A(1-,0 ) B(1+,0) (2分)
(3)
解:由题可得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直线x=1,PM=3
∴顶点坐标为(1,3) (1分)
设
经过点A(1-,0 ) ,得 0=3a+3
∴a=-1 ∴ (2分)
(4)解:存在 (1分)
假设存在点D使线段OP与CD互相平分,则四边形OCPD是平行四边形
∴PC//OD且PC=OD.
∵PC//y轴,∴点D在y轴上.
又∵PC=2,∴OD=2,即D(0,2). (2分)
又D(0,2)满足
∴点D在抛物线上 所以存在D(0,2)使线段OP与CD互相平分. (2分)
点评:此类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试题,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对待定系数法解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熟练把握
核心考点
试题【(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C(1,1)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交x轴于A,B两点,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经过点A,B,且其顶点P在⊙C上.(1)求】;主要考察你对二次函数定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 | B. |
C. | D.. |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点D的坐标及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
(2)点Q在线段BC上,使得以点Q、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相似,求出点Q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若存在点Q,请任选一个Q点求出△外接圆圆心的坐标.
A.(, 5) | B.(-3,5) | C.(0,5) | D.(3,5) |
A. (0,0) | B. (1, -2) | C. (0, -1) | D. (-2,1) |
最新试题
- 1读句画图:如图,直线CD与直线AB相交于C,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作PQ∥CD,交AB于点Q;(2)过点P作PR
- 2已知△ABC,其面积为3cm2,先把它向左平移3cm,再把它向下平移4cm,得到△DEF,则△DEF的面积为______
- 3蚌埠地区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间是( )A.冬至日B.夏至日C.秋分日D.春分日
- 4如果(x+m)(x-n)中不含x的项,则m、n满足( )A.m=nB.m=0C.m=-nD.n=0
- 5已知一个正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一个球的表面上,若此正方体的棱长为2,那么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B.C.D.
- 6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地球仪能真实反映地球形状C.地球仪是地球模型D.用
- 7短文改错。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
- 8读七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七大板块中,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________板块。(2)板块与板块交界的
- 9在组装好所示的直流电动机后,接通电源,若出现下列现象,请分析原因,然后将故障现象和可能原因用线连起来:①电动机不转,但用
- 10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 V,2 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测量这个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有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电路(
热门考点
- 1在中,用数字替换其中的一个非数字后,使所得的数最大,则被替换的数字是: A.1B
- 21933年1至5月,中国军队在长城的山海关、泠口、喜峰口和古北口等地进行了抗击日本侵略军进攻的作战,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
- 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路径图材料二: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
- 4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一种胆固醇酯是液晶物质,分子式为C32H49O2。生成这种胆固醇
- 5There are two types of people in the world.Although they hav
- 6人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中枢在( )A.大脑皮层B.小脑C.脑干D.神经
- 7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洗涤剂洗掉的原因是 _________ ,也可用汽油洗掉的原因是 _________ .
- 8(12分)已知,B、D是圆上两动点,且四边形ABCD是矩形(1)求顶点C的轨迹E的方程;
- 9下列计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3)÷(-2)B.0×(-7)×17C.1-9D.-7-(-10)
- 10如图,已知∠1=∠2,则图中有下列结论[ ]A.AB∥DC B.AD∥BCC.∠1=∠2=∠3=∠4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