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ml清水,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_.其中1号试管起的作用是______.
(2)为了模拟人体口腔内的温度环境,应将1、2两支试管放在______℃的水中.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期2号试管______,该现象说明2号试管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中的______分解了.由此可见,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消化的起点是______.
答案
(2)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37℃温度环境下是为了模拟人体内的环境温度.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变蓝色;2号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在口腔中,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始于口腔,在口腔内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彻底消化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葡萄糖.
故答案为(1)2;唾液;对照
(2)37;不变蓝;淀粉酶;口腔
核心考点
试题【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中所做的实验设计.请回答:(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ml清水,向】;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物质A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物质B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在这个实验中,探究两组变量,要使①和②以“唾液”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2号试管放入的物质A为______;要使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3号试管放入的物质B为______.
(2)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左右温水中,5~10min后取出,滴加碘液,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原因是______.
(3)我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这第四种处理______必要(填“有”或“不”)
(1)A试管______B试管______C试管______.
(2)这个实验中的对照组是______实验组是______.
(3)将馒头撕碎和进行搅拌相当于口腔中______和______.
(4)将试管放在37度温水中的原因是______.
(5)咀嚼饭粒或馒头时会越嚼越甜是因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