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如何预防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传染______.
(2)若教师中发现有患有该病的同学,应让其______,从预防的角度看,此做法在于控制______.
(3)换过此病的人不会被传染上,原因是______.
答案
(2)患有红眼病的同学属于传染源,若发现,要做到,早隔离,早治疗,从预防的角度看,此做法在于控制传染源.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当红眼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红眼病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蛋白质叫做抗体.该抗体只对红眼病病毒有免疫作用;并在人体内存留,换过此病的人不会被传染上.
故答案为:(1)不公用毛巾、脸盆,患者不接触家人的手(2)隔离传染源
(3)体内产生了抗体
核心考点
试题【红眼病即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表现出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它是接触性传染病.病人眼睛分泌物中含大量病毒,所以分泌物污染的手指、毛巾、脸盆等都是该病的传播媒介.(1)如】;主要考察你对威胁人体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癌症 | B.糖尿病 | C.心血管疾病 | D.遗传病 |
A.控制传染源 | B.切断传播途径 |
C.保护易感人群 | D.彻底消灭病原体 |
A.保护易感人群 | B.控制传染源 |
C.切断传播途径 | D.以上三项必须同时进行 |
近来,一种被称为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耐抗生素细菌导致的急性肠道疾病在德国爆发,使整个欧洲陷入恐慌.截止6月12日,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茵感染者人数已达到4000人,死亡病例34例,800多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目前疫情蔓延至欧盟所有的国家,世界各地已加大了对来自于疫区国家芽苗菜等蔬果产品的检验力度.
(1)“急性肠道疾病”属于一种传染病,它具有______等传染病的特点.世界各地加大对来自于疫区国家芽苗菜等蔬果产品的检验力度,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这种做法属于______.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EHCH属于__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EHEC属于______.
(3)病毒进入人体,会刺激______产生一种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是______,这种免疫属于______.
最新试题
- 1The people of the city of Tangshan thought little of these s
- 2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的主要方式是[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组织会盟D.问鼎中原
- 3【题文】读图 “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晨线、风向、等值线的组合图”,回答下列问题。【小题1】该地区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巷陌(mò)摇曳(yì)模(mú)样羽扇纶(ɡuān)巾B.倩(qiàn)
- 5若|x+2|+|2y﹣4|=0,则x+y= ( )
- 6 1931年10月18日,在漫漫长夜里,无数的美国人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为人类带来光明
- 7(文)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则事件“出现的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
- 8若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 .
- 9一个实心铁球,它的质量是40㎏,密度是7.9g/cm3,合______㎏/m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质量为___
- 10装在某容器内空气中氮气的体积为15.6升,请你计算该容器内空气的体积为多少升?
热门考点
- 11912年,孙中山曾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虽人所当致力的即
- 2下图人物是英国科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 ]A.提出了“进化论”思想B.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C.提出了相对论D.建
- 3【题文】若,则函数与的图象A.关于直线y=x对称B.关于x轴对称C.关于y轴对称D.关于原点对称
- 4阅读下列材料(节选)材料一: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经过广州时了解到虽有指南针,中国船的构造根本
- 5(1)在9.5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中含0.2mol Cl-,此氯化物的摩尔质量为______;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6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A.严格限制海外贸易B.与其他国家断绝一切往来C.限制民间商品贸易D.禁止
- 7日前,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 8解方程:(1)2x-3x+1=2(2)bx2+3x2-1=0(b≠-3)
- 9读图,回答1~2题。 1、如果该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南方B、西南方 C、东北方
- 10请你写出一个比0.1小的有理数 _________ .(答案不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