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改善整个眼球的弹性 |
B.让眼睛变大更美观 |
C.改善眼球的曲光“调焦”能力或透明度 |
D.增强眼睛的免疫能力 |
答案
故选:C.
核心考点
试题【晶状体是眼球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医院给眼疾患者安装人工晶状体,主要是为了( )A.改善整个眼球的弹性B.让眼睛变大更美观C.改善眼球的曲光“调焦”能力或透明度D】;主要考察你对眼的保健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再经过晶状体和______的折射作用,到达______,形成物像.物像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______,形成视觉.
(2)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是______.
(1)具有收集声波功能的是______和______.
(2)有些人晕车,与耳的______有关.
(3)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中,听觉的形成在______.
(4)人除了能用眼感受光的刺激,用耳感受声音的刺激,还能用______感受气味的刺激,用______感受味道的刺激,用______感受冷、热、触、痛、压的刺激.
(1)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2)检查视力时,视力表上的“b”落在被检查者______视网膜上的图象是“______”.
(3)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__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不能恢复原状,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______,形成近视.近视眼可通过佩戴如右图______透镜(填序号)加以矫正.
(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______、瞳孔、______和______,经过折射,最终落在______上,形成一个物像.物像信息通过______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
(2)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使______的凸度增大,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______,造成近视眼.
A.鼓膜 | B.听小骨 |
C.耳蜗 | D.前庭和半规管 |
最新试题
- 1______ colorful charts and graphs, he loaded a new software
- 2数学课上,李老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2,P为边BC延长线上的一点,E为DP的中点,DP的
- 3将12g氧化铜装入试管中,用一氧化碳还原,当试管中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为10g 时,求:(1)试管中残留物里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 4如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时)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0时到3时,行
- 5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主要考虑到了[ ]A、土壤及气候的影响 B、水源及地形的影响 C、水源及土
- 6古诗文默写。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②半卷红旗临易水
- 7下列实验中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③过滤、 ④蒸发,操作过程中均必须要用到的仪器是A
- 8下列材料都不是导体的一组是( )A.干木材、橡胶、塑料B.钨丝、石墨、干布C.人体、大地、金属D.盐水、稀硫酸、金属
- 9﹣=( )。
- 10许多国家的淡水资源缺乏,而在城市中每天却排放大量的生活污水,如何净化,再利用生活污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一种含碎菜
热门考点
- 1已知直线l过点P(2,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当取最大值时l的方程为( )
- 2甲、乙两人独立的解决一个问题,甲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为,乙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概率为,那么甲乙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解决这个问题的
- 3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O2与O3B.乙烯与丙烯 C.CH3CH2CH3与D.正丁烷与异丁烷
- 4下列史实与下图人物无关的是[ ]A.通过禅让制度登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 B.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C.建立
- 5卷柏、满江红、桫椤等都是同一类植物。它们的植物体由_____组成。 ①根 ②茎 ③叶 ④花 ⑤果实 ⑥种子 [
- 6某体育馆内有一恒温游泳池,水温等于室温,现有一个气泡从水池底部缓缓上升.那么在上升过程中,泡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 7看到下边图片中的八个大字,你会想起[ ]A.辛亥革命B.南昌起义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是科学上用来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B.标准状况下,22.4LCCl4是1molC.1m
- 9不定项选择为了判断一根钢锯条是否有磁性,某同学用它的一端靠近一个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下列给出了几种可能产生的现象及相应的
- 10根据汉语意思翻译下面的句子(每空一词)。1、由于下雨,他来迟了。He arrived late _________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