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A.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
B.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
C.尿素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 |
D.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多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肾静脉的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氧气减少,养料减少。故肾动脉和肾静脉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动脉的血液中氧气多,尿素等废物多,养料多,二氧化碳少。
核心考点
试题【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动脉的血液里( )A.各种代谢产物均少B.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C.尿素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多D.尿素含量多、二氧化碳】;主要考察你对尿液的形成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 血 浆 中 | 肾 小 囊 中 | 尿 液 中 |
P | 0.03 | 0.03 | 1.80 |
Q | 0.10 | 0.10 | 0.00 |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葡萄糖 D.P是尿素,Q是蛋白质
A.人出汗 | B.植物体落叶 | C.排尿 | D.小狗排粪便 |
A.肾小球 | B.肾小囊 | C.收集管 | D.肾小管 |
A.血细胞含量升高 | B.尿素、无机盐含量升高 |
C.葡萄糖含量升高 | D.蛋白质含量升高 |
A.血液中水含量增多 | B.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减少 |
C.血液中尿素含量增多 | D.血液中蛋白质含量减少 |
最新试题
-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____
- 2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实验现象实验结
- 3如图,已知四棱锥,底面是等腰梯形,且∥,是中点,平面,, 是中点.(1)证明:平面平面;(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 4按顺时针方向围绕亚洲的大洋是( )A.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B.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D.大西洋 太平洋
- 5完形填空。 I used to watch her from my kitchen window. She se
- 6The scientists are trying to ___ natural energy to decrease
- 7I wonder ___ her refusing to ____ my gift.A.at…receiveB.abou
- 8面对能源危机,有科学家提出利用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水发生分解,该反应的示意图如下:下列由下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9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过
- 10矿产资源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分布无规律可循。
热门考点
- 1化简:(m-n)(m+n)+(m+n)2-2m2。
- 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3 题。1.关于 A~E 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A→甘或陇 、B
- 3She usually _____ three times a week.[ ]A. exercise
- 4把70%的硝酸(密度为1.44g/cm3)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35%B.小于3
- 5已知△ABC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4,求与这三个内角相邻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
- 6计算:(1)8-364+.22-9|+sin30°(2)[(a+b)2a2-b2+1]•12a.
- 7H2、N2合成NH3的反应中,当分别用以下各种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N2)=0.6mo
- 8如图,∠ACB=900,AC=BC,BE⊥CE,AD⊥CE于D,AD=2.5cm,DE=1.7cm,则BE=A.1cmB
- 9家用铁制的锅铲尾部加一木柄,这说明铁具有的性质是( )①导电性②熔点低③延展性④导热性⑤不易导电⑥有光泽.A.①②⑤B
- 10设a=(x1,y1),b=(x2,y2),定义一种运算:a⊕b=(x1x2,y1y2).已知p=(8π,2),m=(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