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答案
故答案为:d
核心考点
试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P”字,在玻片上应是______.】;主要考察你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A.5个 | B.15个 | C.20个 | D.30个 |
A.将写有“d”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观察,其物像为“p” |
B.若用目镜和物镜分别为10×、20×的显微镜观察,其物像放大倍数为200倍 |
C.转动粗准焦螺旋可能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上升或下降 |
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内细胞数量越多 |
①移动载玻片,使要观察的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②选择目镜,进行对光
③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④调节粗准焦螺旋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A.③①②⑤④ | B.②③①④⑤ | C.②③①⑤④ | D.③①②④⑤ |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的是[______]______.
(3)能反射光线的是[______]______.(4)观察时把玻片放在[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__压紧玻片.使要观察的标本对准[______]______,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______]______不要和玻片接触,以免压碎玻片.
(5)当需要换物镜镜头时应转动[______]______使镜头对准通光孔.
(6)取镜时一手握[______]______,一手托[______]______.
(1)观察图1,该同学的操作有多处错误或不妥.指出其一处错误或不妥,并在说明的基础上指导其纠正.
错误:______,说理及纠正______.
(2)观察到图2的图象后,要调出图3的图象,应先将玻片向______移动,再转动______,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______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可.
(3)在图3中标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4)类比是一种帮助人们理解抽象概念的有效办法.现在用类比的办法帮助你的同学理解细胞,可以将细胞膜类比为______,将细胞质类比为______,将细胞核类比为______.
最新试题
- 1关于哥伦布和麦哲伦远洋航行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都因干预当地内政而被
- 2实验室里的药品,有的有毒性,有的有腐蚀性,所以,使用药品时要做到“三不”,不能 ______,不要 ______,特别注
- 3 O"Neal works hard. He is often seen _______ heavily before
- 4对定义域分别是Df,Dg的函数y=f(x),y=g(x),规定:函数h(x)=(1)若函数f(x)=,g(x)=x2,写
- 5半径R=20cm的竖直放置的圆轨道与平直轨道相连接,如图所示.质量m=50g的小球A以一定的初速度由直轨道向左运动,并沿
- 6——What sort of house do you want to have? Something big?——W
- 7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A.碱性 Mg(OH)2<NaOH<KOHB.微粒半径 Al3+<F-<Cl-C.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
- 8相等质量的A、B、C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后生成+2价的硫酸盐,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如右
- 9阅读理解。 Teenagers
- 10Is this the museum___you visited the other day?[ ]A. that
热门考点
- 1若x>0,xy<0,化简|x-y+2|-|y-x-3|=______.
- 2分解因式:6b-8b2=______.
- 3一质点沿一直线运动,先从静止开始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4s,接着以该时刻的速度匀速前进3s,最后以大小为10
- 4 请选择填入空行中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3分)( )酷跑是一项街头极限运动,
- 5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
- 6如图,为了测量油桶内油面的高度,将一根细木棒从油桶小孔插入桶内,测得木棒插入部分AB的长为100cm,木棒上沾油部分DB
- 7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 B.土地改
- 8Don’t return the video to Peter, I _____ it.A.don’t watchB.w
- 9写作。 ①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 ②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
- 10Is it only on the world market ________we can prove the co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