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 【改革促进发展】(5分)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      图一:列宁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改革促进发展】(5分)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
      
图一:列宁               图二:罗斯福            图三:***
图一中的政治家最先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政策名称是什么?(1分)
图二中的人物进行了什么改革?其改革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最大的创新是什么?(3分)
图三中的人物在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其中在农村的改革采取了什么形式?(1分)
答案

(1)新经济政策(1分)
(2)罗斯福新政(1分) 对工业的调整(1分)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20世纪历史人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阅读图片一列宁,根据所学知识,列宁在面临俄国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阅读图片二,为了摆脱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罗斯福新政。改革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最大创新是国家干预经济。
(3)阅读图三,***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识记能力,历史人物在社会变革中其着重要作用,改革是一个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同学们要正确评价,既不能过份夸大其作用,也不能贬低其功劳,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和评价。
核心考点
试题【【改革促进发展】(5分)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图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以来最杰出的改革家。      图一:列宁              】;主要考察你对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崭新的词语属于崭新的时代,下岗与再就业是一对新词语,它们反映的时代现象是(   )
A.法治B.廉政C.国企改革D.知识经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回答:
(1)①材料一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领袖是___________。(2分)
②他在晚年由于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判断,发动了一场什么群众运动?(2分)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2分)
(2)①材料一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是___________。(2分)
②党的哪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2分)
(3)材料二中的“老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他?(2分)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座城市吗?(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四:“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现代化国家是闭关自守搞起来的。美国经济技术的强大,日本能够后来居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广泛采用世界各国的技术专长,把世界上主要的先进技术集中起来。”            --1979年1月1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1分)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1分)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取得了重要成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产生的?(1分)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985年起,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城市改革的重点是
A.国有企业B.乡镇企业C.民营企业 D.私营企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这是中国亘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这次运动中,不仅农村的土地、农民的农具、耕畜以及其他公共财产全部归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调拨、统一核算,而且社员原来经营的自留地,以及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私有财产也统统收归公社所有。
材料四:

1966年8月上海红卫兵在南京路上张贴大字报
材料五: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请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1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1分)
(2)请写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完成的意义。(1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运动”是指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一历史事件造成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材料四所示的是哪一时期的现象?(1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2分)
(5)材料五中的大改革、大开放源自于哪一年召开的哪次会议?(2分)第二个伟大转折中,开放的目的是什么?(2分)第三个伟大转折中温饱问题是怎么解决的?(1分)
(6)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