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九一八事变 > 阅读下列材料: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1分)
(2)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1分)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2分)
(3)“陕变”的解决对时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2分)
答案

(1)事件: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1分)
(2)态度:反对(否定、不赞成、指责、抨击)。(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理由:发动事
变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
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量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2分。每点1
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影响:扭转时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团结抗日新局
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准确识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汉卿”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张学良;而“迫以兵谏、1936年12月”这些关键词又可以告诉我们,此事件指的就是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
第(2)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这句话告诉我们,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反对(否定、不赞成、指责、抨击)的态度;由材料中的“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可以得出李济深的理由之一是: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原因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由材料中的“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逆目之。”可以得出李济深的理由之二是: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量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影响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扭转了抗日时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主要考察你对九一八事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A.九一八事变B.“双十二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重庆是抗战时期全国的金融中心。下列图片所示,汇集重庆金融业、有华尔街之称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的地点在(       )
A.山西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山东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