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中英《南京条约》 >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9分)“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9分)
“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难堪。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
⑴列举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两次。(2分)
⑵从1840—1901年,中国失掉许多重要的领土,举两例加以说明。(2分)
⑶“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涌现出哪些民族英雄?(列举近代两位)(2分)这些人的斗争给后人什么精神?(1分)
⑷用一句比喻性的成语概括“国若危,家何能保”的意思。(1分)
⑸这段话反映了当时作者的什么心态?(1分)
答案

⑴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⑵香港岛,台湾。
⑶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⑷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⑸忧国忧民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注意时间的限定,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2)题,这一题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内容可以得出,是香港岛和台湾。
第(3)题,近代民族英雄有很多,列举其中几个即可,比如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等。他们的精神共性就是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4)题,这一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成语的了解,与历史关系不大。汉语基础好的同学能答出来,否则比较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与题目的要求比较吻合。
第(5)题,这一题比较简单,从材料中“可怜我,百姓们,不知爱国,总说是国家强,与我何干。要晓得,国若危,家何能保”等语句中看出作者具有忧国忧民的心态,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 解答这道题不仅需要有历史知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汉语底子。因为题目中有几道题不是考查历史,而是考查语文水平,比如第4题考查的是成语,第5题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这些题与语文都是息息相关的。作为文科的历史,与语文是密不可分的,这启示我们以后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与汉语相结合,提升汉语水平的同时提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下面是20世纪初《安徽俗语报》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一部分:(9分)“一更里,坐阑房,前思后想,思想起,家国事,好不羞惭。我中国受洋人,许多欺辱,既割地,又赔款,凌辱】;主要考察你对中英《南京条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该城市是
A.上海B.南京C.虎门D.福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南京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条约的
A.签订时间B.签订地点
C.内容D.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中的“是书”指的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定国是诏》D.《猛回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
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特权
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小题1:————————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
小题2:洋务派早期提出以“————————”为口号;后期又提出“————————”的口号。
小题3:詹天佑主持修筑了————————,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严复译述的《————————》,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小题4:新文化运动中,————————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小题5: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年,————————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