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 阅读下列材料:[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某人”是谁?(2分)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2分)
答案
(1)“某人”:郑和。(2分)事件:郑和下西洋。(2分)
(2)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得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材料中的“某人”是郑和。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主要考察你对西方传教士的东来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迷失方向。这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B.指南针的应用
C.明朝先进的造船技术D.火药的发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阅读“郑和下西洋情况”图: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有什么特点? (2分)
(2)郑和下西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收复台湾B.抗击沙俄入侵
C.抗击倭寇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B.造船、航海水平高
C.郑和个人的素质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漳州民间流传“俞龙戚虎,***贼如土”的谚语,这现象最早出现在元朝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